第五百三十八章分工明確
……
一天的時間,郭守云都在開鳳凰公司和美國國民城市銀行的整合會議,幾十個高管,誰都有問題。等到他一一解答,處理完后,時間也到了晚上。
高強度長時間的會議,讓他身心俱疲。隨意吃了點晚飯后,便上床睡覺了。第二天,繼續到鳳凰公司,不,現在應該稱為鳳凰銀行的總部上班。
“老板!”
看到推門進來的斯蒂芬,郭守云放下手里的文件,指了指辦公桌對面的座位。
“坐!”
“謝謝!”
“斯蒂芬,現在鳳凰公司跟國民城市銀行的合并雖然才剛展開,但這件事算是定下了。后面的細節,以你的能力處理起來不是問題。所以,我想問你,對于公司下一步的發展,你有什么規劃?”
作為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除了公司管理的日常事務,對于公司未來發展戰略也應該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見。
“原本我打算過幾天寫一個文檔提交給老板,但現在你問起了,我就先簡單說說吧。…對于公司下一步發展的重點,我認為可以分為國內和國外兩個部分。”
“國內,在業務上我們要持續加強鳳凰在‘房地產次級債券’和‘房地產類擔保債權證’上的投資,我們在這方面占據優勢,應該加強。在規模上,我們要通過不斷兼并社區銀行和小型商業銀行來擴展我們的銀行網點和資產規模。”
“為什么要選擇社區銀行和小銀行?”
“因為這兩類銀行經營風格較為保守,高風險的資產較少,同時與客戶的聯系較為緊密。另外,選擇小銀行收購,便于融入我們的企業文化和發展戰略,減少不必要的內耗。”
郭守云點了點頭,示意他繼續。
“國外,業務上我們要以華夏為重點。目前世界范圍內,華夏是經濟發展最快,市場規模最大的國家。在這里擁有無限的可能。大摩、高盛、美林、西摩、花旗幾乎所有投行和金融巨頭都在這里爭奪業務。而且,最近華夏的國家級大銀行和行業巨頭都在謀求國外上市,這對任何投行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我們一定要抓住。”
聽到這里,點頭之余郭守云心里不由有些唏噓。從2005年至2010年華夏國有四大行,為了引進海外資本,彌補自身資金的不足;以及引進國際投行和金融財團,提升自己的管理經驗,便于國際投資;這兩方面的目的開始了在魔都和香港上市,而承銷商則是高盛、西摩、花旗在內的國際投行和金融巨頭。
以高盛為例,在工行上市時以25.8億美元購入了工行7%的股權,中間經過五次減持,在2013年全部套現,獲利近80億美元揚長而去。
比起高盛三倍多的投資回報,工行得到的不過是2011年買下名不見經傳的美國東亞銀行80%的股權,才獲得了美國商業銀行的經營牌照。
為了一個國際性銀行的名頭,付出這樣的代價,很難說是否值得!
跟四大行有同樣選擇的還有平安、中石油、中石化等企業。可以說,華夏國有資本的上市,是21世紀第一個十年當中全球最大的資本盛宴。
有人說這是華夏開放,并走向國際化必須付出的代價。也有人說這是管理層決策性的失誤。但不管如何,站在郭守云的角度,既然改變不了歷史大事,那就不能讓鳳凰銀行錯過這個機會。
“你有目標嗎?”
“華夏工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