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現在,國際石油競標變成電子屏幕式的公開競標,所有的公司、競標價格等等信息,都會在競標的電子屏幕上滾動,任由石油公司重新出價。這種時候暗箱操作的機會很小。但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暗箱操作的可能。
就像現在,在雙方的價格相似的時候,掌握最終解釋權的石油區塊擁有國,很容易就能夠決定誰能笑到最后。
看著正跟同事擁抱歡呼的約翰·華森,郭守云眼睛微微瞇起。
“沒想到他能讓埃克森美孚吃癟,看來我們要多加小心了。”
麗貝卡點頭后,忽然道:“要是現在仍然像九十年代那樣采用暗標就好了。那時候,一桶石油30美元,石油公司能賺10美元。現在一桶石油40美元,我們反而只能賺8美元。透明的競標環境,加劇了競爭,讓產油國的收入越來越高,石油開發公司的利潤則越來越少。”
**蘊含著暴利,暗標中可操作的空間太大,蘊含的利潤自然也更多。事實上,根據郭守云的了解,隨著石油競標的透明化,石油開發的利潤還會更低。甚至在四五年后還會出現100美元只能賺5美元的程度。所以,原本**十年代,只是中小石油公司才感興趣的油服行業,越來越多的大公司開始進入。
比起辛辛苦苦的勘探、開發,而且還要承擔油價漲跌的風險后每桶只賺5美元。爭取油服合同,穩定的賺每桶5美元,當然是后者更合適。
所以,在進入二十一世紀第二個十年后,BP、埃克森美孚不約而同的開始收縮國際業務,尤其是石油勘探和開發領域。康菲更是因為利潤過低,不得不通過分拆和甩賣非核心業務來改善自己的資產負債表。那個時候,即便是埃克森美孚都只有不到10%的凈利潤,雪弗龍德士古更是只有7%多一點,康菲最慘,只有不到5%。
曾經瘋狂擴張和并購,從而成為美國第三,世界第五大的跨國石油公司,最后卻不得不面臨消化不良的窘境。
當然,康菲的教訓,優尼科也應引以為戒。但現在說這些還太早。
不管埃克森美孚有多不甘心,也不得不接受自己輸給雪弗龍德士古的事實。等到約翰·華森他們慶祝完成后,7號石油區塊的競標開始,這塊淺海區最后一塊勘探區塊,在經過不算激烈的競標后,落到了日本日揮株式會社和阿根廷石油公司聯合財團手里。
至此,第六輪巴西石油招標中,七個淺海區石油區塊各歸其主。最高興的無疑是BP和雪弗龍德士古,他們分別獲得了最有可能存在大油田的2號和6號區塊。尤其雪弗龍還得到了4號區塊的勘探開發權。
最失落的無疑是埃克森美孚,他們兩次出手一無所獲。
當然,在外人眼里,優尼科也屬于比較倒霉的那類,同樣兩次競標進入三甲,但都慘淡收場。
不過埃克森美孚還是埃克森美孚,全球最大的上下游一體化石油巨頭。盡管錯失了淺海區的七個區塊。但深海區的五個區塊,除了11號被殼牌拿下之外,全進了他們的口袋。
“接下來就是我們的舞臺了。”
郭守云深深的吸了口氣。在羅伯托·穆里奇宣布第13塊石油勘探區塊招標開始后,他的神經高度緊繃,注意力也前所未有的集中起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