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動靜,看到郭守云走來的張磊站了起來。
“走,帶你去個地方!”
拍了拍他的肩膀后,兩人一塊坐車離開了郭氏莊園,來到飛機場后,坐上了郭守云停在這里的私人飛機鯤鵬號。
王玨給兩人倒了杯茶后,郭守云問道:“老張,你知道華晨集團嗎?”
“知道,曾經的華夏汽車制造巨人!”
“說說看!”
張磊點頭后,“華晨集團的前身是奉天金杯客車廠。而奉天金杯則是由奉天農機汽車管理局出面,將50多個小型的汽車修理和部件工廠拼湊在一起,所形成的工廠,其效益可想而知。為了挽救這家企業,奉天市政府采用了那個時代最常用的辦法,即讓奉天金杯客車廠上市。”
“但因為奉天金杯人員渙散、設備老舊,資金缺乏,幾乎一無是處。所以它的股票幾乎沒人要。當時奉天金杯客車廠的廠長趙喜友使勁了渾身解數,也只賣出去了2.7萬股。這時候出現了一個叫仰融的人。”
“1991年,仰融以原始股的價格買下了奉天金杯4600萬記賬式股票。然后帶著這些股票來到了美國,在美林證券分析師汪帆疇的幫助下,拉到了第一波士頓做上市承銷商。據說當時的奉天金杯就是一個手工作坊,零件99%都要靠從日本進口,工廠廁所也四處漏風,連國際會計師事務所的女會計師都不愿意進去。”
“不過那時候華夏改革開放,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概念’特別青睞,再加上他們又對這個國家毫無所知,所以送上門口的奉天金杯,就成了被選中對象。”
“為了上市,仰融悄悄在素有‘避稅天堂’之稱的太平洋小島百慕大設立了一個項目公司——華晨中國汽車控股有限公司。他把持有的奉天金杯40%的股份全部注入其中。然后又以‘股份只有40%,不符合在美國獨立上市的條件’為由,安排了一次換股,將華晨對金杯客車的控股比例擴大到51%,成為控股方。’”
“1992年,金杯汽車A股在魔都證券交易所上市。10月,以金杯客車為主要資產的華晨公司在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作為‘SH主義國家第一股’,在當時的華爾街引發了很大的轟動,獲得超額認購85倍,融資7200萬美元。當時的《華爾街日報》還專門為此寫了一篇報道。上面有一句話我到現在都記得很清楚,‘這是一個象征性的事件,也許從今天開始,SH主義中國真正融入了資本主義的游戲’。事后,哈佛商學院還把華晨上市招股書收錄為經典案例教材。”
“在魔都和美國雙雙上市成功后,金杯客車這家農機部門拼湊而成的汽車廠,一躍成為國內產權性質最優化的知名企業。仰融借此一戰成名,他原本只打算復制金杯之故事,把一家家華夏企業帶到美國上市,但因為中央禁止才偃旗息鼓。不過,那時候華夏兩大汽車品牌‘紅旗’和‘魔都’停產,國家部委又決定在4年內報廢所有1974年之前生產的老轎車,報廢后空出來的市場,對任何汽車公司來說都是一個無法拒絕的大蛋糕。”
“仰融發現了汽車行業蘊含的利潤,開始積極布局。并在短時間內開發出了‘海獅客車’。作為汽車行業的門外漢,仰融的營銷方式很新穎,比如,海獅客車在廣告中打出售價,杜絕經銷商中間做手腳,實行全國統一折讓價,杜絕內部人員與經銷商勾結牟利;把金融業的承兌匯票制度引入汽車業公司銷售額60%用承兌匯票,大大降低了流動資金的占用率。”
“通過這些手段,奉天金杯一路高歌猛進,迅速成為國內輕型客車市場的老大,每年銷售額以50%的速度增長,領跑同行,并創下了投資回報率30%的行業紀錄。2000年,奉天金杯銷量突破6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