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裕的拍攝資金,可以觸及到全球每一個角落的宣發系統,再加上強大的制作背景。一部大熱電影的所有外部條件都具備了。當然,其中面臨的挑戰也很多。但比起挑戰,他更想錯過這個機會。
“如果我擔任《蜀山傳》系列電影的導演,那我能得到什么權利?”
剛開始覺得玩票的時候,他無所謂。郭守云想怎么拍,他就怎么拍。但現在不一樣,既然是正經的影視投資,自然要在一開始確定好權利和義務。
“拍攝和演員的選擇,徐先生說了算,嘉禾電影公司輔助,并負責財務監督,并保證整個拍攝過程的順利。劇本的改編,以徐先生為主,嘉禾的劇本編輯部門為輔。另外,我私人建議,主要演員的選擇盡可能年輕一些,畢竟我們要拍十幾二十年,別到最后的時候七老八十,害的我們不得不換角色。另外,片約也要多簽,別到最后因為漲薪之類的事情耽誤拍攝。”
“至于徐先生的導演費,200萬華夏幣加3%的凈收益分成!如果電影票房超過2億華夏幣,每增加3000萬,徐先生就可以多拿凈收益的1%!所以,具體能拿到多少錢,就看徐先生的本事了。”
保底200萬華夏幣,再加3%的凈收益分成,這個價格在2004年的華夏電影行業中,妥妥的高薪。要知道現在一部電影票房過億,幾乎鳳毛麟角。
周星馳剛上映的《功夫》1.73億華夏幣的票房,已經讓人覺得難以超越,就何論其它了。
而且,一部電影扣去制片成本、宣發成本,以及院線分成,最后能到電影公司里的稅前凈利潤可能也就四千萬左后。營業稅、增值稅等交完,一部票房過億的大片,也就兩千多萬的凈收益。兩百萬的導演費就是十分之一的票房,再加上3%的凈收益分成,又可以多拿60萬。
所以,就算拿不到總票房過兩億后,票房每增加3000萬,導演分成多拿凈收益1%的優惠,郭守云開出來的條件也足夠優越。
相比之下,盡管徐克得到了不少,但真正得到最大好處的還是郭守云。因為一部電影真正賺錢的并不是票房,而是周邊收益。雖然在這方面華夏遠不如好萊塢發達,但也足以在收回成本后,賺上一筆。
至于《蜀山傳》能不能過兩億,這郭守云倒是不擔心。電影投資過一億華夏幣,這年頭叫大片。徐老怪的名聲和執導能力也不輸給陳開歌和老謀子,連《無極》和《滿城盡帶黃金甲》這種大爛片都能拿到1.8億和2.91億的票房。沒道理他投資一億,而且還有矩陣公司配合宣發的《蜀山傳》達不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