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東西爭雄第三十六章示巴公主
示巴是個古國,古老得連他們自己都記不清這個國家究竟有多少年了,反正行yin詩人傳唱的歌謠中都說是遠古的時候,究竟有多遠,大概就連最博學的學者也記不清了。
但實際上,示巴王國現在的主人并不是原先的示巴人。示巴人原為賽伯邑人,只是因為他們原先居住在示巴,所以才把后來建立的王國叫做示巴,現在的示巴人卻是希米亞人,三百多年前,他們打敗了賽伯邑人,成了示巴的新主人。
示巴是個好地方,在以沙漠為主的阿拉伯半島上,示巴因為靠近大海,卻是個雨水充灃的地方,而修建于幾百年前的馬里布大壩更是為他們積存了寶貴的雨水,把這片土地變成了一個富饒之地。除了有足夠的水源以發展農業之外,示巴人真正賴以致富的卻是商業。示巴地處阿拉伯半島的西南端(今也門一帶),瀕臨亞丁灣,不管是從東方前往地中海的商人,還是從地中海前往東方的商人,大多要選擇在王城采法爾歇腳或交換貨物,而示巴人從中獲取了大量的財富,他們還建立起了自己的商隊,從不愿意繼續向前走的東方商人手中買下貨物,然后用駱駝長途運輸到北方,甚至一直遠到日爾曼人、高盧人的地界。
如果說充足的雨水讓他們能在阿拉伯半島穩定的生活,那么商業就是使他們過上富足生活的主要方式。示巴人曾經以此自豪,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而采法爾也是世上最富有的城市,當所羅門王在北方名聲遠播的時候,當時示巴的女王就帶著豐厚的禮物趕去和所羅王見面,這次會面是如此重大,以至于并被基督徒記錄在他們的圣經里。
可是現在的示巴王薩姆胡?阿里?貝慕非常不爽,他繼位十來年了,示巴王國一直很不錯,人民生活富足,和平安定,各方的貨物會聚采法爾城,可是他慢慢的發現,這幾年經過示巴的商人越來越少了,而且大多都是一些零散的客商,其中以從地中海來的商人為主,而東方來的商人就算是在采法爾暫時歇歇腳,也很少有人把貨物轉賣給他們,他們往往是從海上來到采法爾或示巴的其他小城鎮,歇息一陣,然后再回到海上,進入紅海,卻不在示巴做生意,更不要說把那些利潤豐厚的絲綢、香料賣給他們了。
沒有了東方商人的貨物,示巴人的生意一落千丈,采法爾迅速的lu出了蕭條景象,以往熙熙攘攘的街道現在變得稀稀拉拉,從來不愁沒客人的客棧變得門可羅雀,而靠轉賣貨物的駝隊也漸漸的沒了活計,他們或是遠走他鄉,或是解散了駝隊,另尋生計。
薩姆胡非常詫異,他立刻派人調查,很快就發現了真相:一切都是因為漢商。
采法爾以前也來過漢人,但他們大多規模比較小,而且到了這里之后,都已經筋疲力盡,為了能趕上季風回程,他們一般選擇將貨物轉賣給示巴人,就和那些天竺商人一樣,可是現在不一樣了,他們坐著龐大的商船,一次就能帶上大量的貨物,不用急著趕回去,可以從容的安排時間。同時他們還有強大的艦隊保護,沿途的海盜根本不敢對他們有什么企圖,他們可以順風順水的一直走到紅海的北端,把貨物運到離地中海最近的地方,不需要再在采法爾進行倒賣,可以賺取更豐厚的利潤。這樣一來,采法爾除了還保留發一些偶爾歇歇腳的作用之外,貿易中轉的作用已經在無形之中消失了。漢商人多勢眾,財力雄厚,他們掌握了這條商路上絕大部分生意,他們不在采法爾進行交易,對示巴國的經濟打擊是非常嚴重的。
更讓薩姆胡著急的是,那些零散的天竺商人也不再在采法爾進行交易了,他們寧愿坐著漢人的船,一直趕到地中海去做生意,不僅貨物可以賣出更高的價格,而且還能收購到價格更便宜的羅馬、bo斯商品,這些差價足以彌補他們坐漢人船所huā的費用,因此一個個樂此不疲。
他們樂此不疲,薩姆胡卻急得上火,再這么搞下去,示巴縱使不會因此亡國,但要想重新恢復那個富足的生活卻是不可能了,如今的示巴僅僅依靠農業收入支撐著,最豐厚的商業收入已經退居末流,不值一提,曾經興盛的示巴王國已經沒有了往日的輝煌,就象一個珠光寶氣的貴fu人,一下子褪盡了光華,現出了老態。
知道了原委,薩姆胡氣得直跳腳,他大發雷霆,卻又無可奈何,一來漢商做生意追逐利潤那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誰也沒規定他們要把貨物倒賣給示巴人,二來薩姆胡雖然不是良家,他非常想去打劫——希米亞人以劫掠起家,連示巴王國都是他們搶來的,打劫過路的商人就更是家常便飯了——可是他發現,自己的馬再快,駱駝再能負重致遠,可是卻無法跳入大海,面對漢人的大船,他們只能望船興嘆,他們也曾組織過海盜,可惜一接觸就被窮兇惡極的護隊戰艦打得滿地找牙——他們不知道,越國護航艦隊現在找幾個能算得上對手的海盜是多么的不容易。
吃了幾次苦頭之后,薩姆胡剩下的就只能坐在王宮里詛咒漢人的船被海神bo塞冬掀翻,好讓示巴重現繁榮。不過聽說羅馬人都和漢人聯盟了,估計他們的海神也不會和漢人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