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奉把大馬士革發生的情況概括的說了一遍,最后對曹彰、曹植和李嚴說道:“父王和羅馬皇帝陛下昆圖斯帶著十五萬大軍正在向泰西封進發,以他們的速度,大概一個月后才能到達。他讓我趕來向諸位通報這個消息,請諸位做好進軍泰西封的準備。同時,他還想讓我轉告諸位,請諸位放心,只要拿下泰西封,我越國答應諸位的條件一定會兌現,只是請諸位暫時拋卻魏蜀越之分,把自己只當成一個大漢人,我們現在都是大漢人。”
曹彰等人互相看了看,先后表了態,只是神情卻不免有些敷衍的意思。孫奉早有預料,他掃了眾人一眼,隨即鄭重的說道:“諸位,我父王有一個問題不解,想向諸位請教一二。”
“越王還有什么問題向我們請教?”曹植語帶譏諷的笑了一聲。
孫奉微微一笑:“我父王又不是生而知之的圣人,當然會有不解之處。曹將軍聰明過人,諸子百家無不通曉,想來一定能給出答案的。”
“不敢。”曹植哈哈一笑,既有幾分謙虛,也有幾分傲氣。他原本就很有才氣,這些年在關中無事,又有足夠的時間接觸大量的外界信息,眼界大開,自謂是一日千里。現在聽說孫紹有不解之處,他不免有些技癢了。
“我父王說,羅馬這次有八萬大軍,又是本土作戰,而我大漢遠征軍雖然總兵力近十萬,但其中天竺雇傭軍三萬余、貝都因人萬余,接近一半,剩下的大漢人馬中也分成魏蜀越三國,又離國萬里,為什么卻能主導這次戰事,成為羅馬、貴霜和大漢三國聯盟中不言而喻的盟主。”
曹植張了張嘴,一句話也沒說出來。這其實不是一個問題,只是孫紹要提醒他們團結的重要性而已。他們如果能團結一致,那就能繼續主導這場戰爭,而如果各懷心思,那不可避免的和羅馬人一樣陷于內訌之中,最后不得不借助于外人的力量,將利益拱手讓人。
“越王殿下提醒的是,我李嚴明白了。”李嚴率先說道:“我在此向太子保證,一定聽從指揮,不以私利為重。”
“太子放心便是,我等一直合作得不錯。”曹彰也點頭附和:“陳將軍也在這里,他可以作證。”
陳海連忙點頭。孫奉笑了一聲:“我父王肯定是相信諸位的,要不然他也不會請你們來,只是為保萬全,所以才讓我在諸位面前饒舌一次而已。我是后輩,想必諸位也不會計較我失禮吧。”
眾人哈哈一笑。開玩笑,誰敢說他失禮啊。
孫奉隨即和曹彰一起會見了貴霜王波調。波調這幾天心情不太好,第一戰便挫了銳氣,他非常擔心自已徒勞無功,淪為替人賣命的配角,付出了犧牲卻得不到相應的利益。孫奉先向他表示了慰問,然后又傳達了孫紹重申當初約定的話,向波調保證,絕不會讓貴霜人吃虧,希望波調能振奮精神,努力作戰。波調見越國太子親自向他保證,這才放寬了心,滿心歡喜的答應和孫奉一起去圍攻泰西封城,同時答應命人回國再次征兵,從另一個方向對薩珊人施加壓力。
這幾個關鍵的事情順利完成之后,孫奉和曹彰商量了兵力布署。孫紹讓他趕到這里來,是希望他能和曹彰學習用騎的本事。孫奉對兵法有基礎,這一兩年又經過了戰場的實際考驗,進步不小,但是孫紹也好,陸遜也好,他們對用騎都不擅長,這次參與遠征的將領之中,要論騎兵用得最好的還是曹彰,恐怕夏侯榮都要略遜一籌。孫奉以后要留在泰西封一帶,他主要的力量也是那些蠻族,騎兵將是他實力中不可或缺的一環,能否將騎兵用好,決定了他能否在這塊土地上站穩腳跟。
曹彰一聽說孫紹這么看重他,心情大好,他慷慨的說道:“能和太子切磋用騎的心得,我十分榮幸。如果太子愿意的話,就在軍中呆一段時間。在到泰西封之前,你可以和軍中的將領多親近一些,以后再與薩珊人較量也就更有把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