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家兩子兩女,長女前些年嫁了人,誕下一女,不過兩年前丈夫得病去世,她被婆家趕了回來。大兒子也成婚了,有一子一女。二子和二女都還尚未成家劉伯一直為這事著急。”
吃飯時,陳初說起了劉伯的家庭情況。
他不懂什么禮法,蔡婳也不太在乎,所以并沒有避諱男女不同席的規矩。
蔡婳聞言,瞟了陳初一眼,“這莊子剛接手幾天,便知曉的如此詳盡了”
“做事前基本的摸底情況而已。”陳初笑了笑,抬眼打量著劉伯家的院子。
這院子只有兩間土坯正房,一間土配房。
卻住了男女老幼一家十口人也不知道是怎么睡下的。
幾人坐在院內樹下的方桌旁,桌上的食物是白面饅頭、山上帶下來的風干兔肉、西紅柿蛋花羹。
蹲在灶房內吃飯的劉伯一家,吃的卻是摻了一小把碎米的葵菜羹。
葵菜也是陳初最不喜歡的一種作物。
這種蔬菜在漢唐時被稱作百菜之王,漢樂府長歌行中的青青園中葵以及漢詩十五從軍征中的井上生旅葵。采葵持作羹說的就是它。
因它耐寒喜涼的特點,是古人為數不多能一年四季吃到的新鮮蔬菜。
但葵菜黏糊糊且略帶苦味的口感陳初不喜,后世待大白菜普及以后,這種饑荒時節慰藉了無數人腸肚的菜王最終被逐漸淘汰,淪為野菜。
陳初的白菜,已經種下了
灶房內,劉伯的外孫女舔干了碗內最后一點湯汁,趴在門邊直直望著陳初這邊的白饅頭。
據說這丫頭已經七歲了,和虎頭一般年紀。
看起來卻比虎頭矮了許多,又黑又瘦又小,整日里只穿了一條破破爛爛的肚兜,讓人以為只四五歲
陳初拿了一個饅頭,笑瞇瞇向她招了招手,這小丫頭卻躲回了灶房。
陳初笑笑也不再勸,把饅頭放在了桌上。
大肚漢長子,往常一頓至少五個饅頭起步,今天卻只吃了仨。
離開前,陳初特意交代道“劉伯,這里還剩了些饅頭和肉干,我們吃不下了,給幾個娃娃分了吧。”
“公子,恁捎走吧。家里的丫頭小子吃粗糧吃慣了,吃不了精細糧。”
劉伯習慣性的躬了腰身,惶恐道。
這世上,哪有人吃不慣精細糧
“不是白給的,需你家幫我們挑一缸水來抵。”陳初笑道。
姚長子、大郎乃至玉儂都有些不理解的看向了陳初。
只有蔡婳若有所思。
果然,劉伯聽說這饅頭需他挑水來換,這才躬身道“謝過公子,老兒知曉了,一會便去擔水。”
看來,以前劉伯吃過東家免費給予的虧。
灶房內,劉伯的大孫聽懂了大人的對話,知曉外間饅頭已屬于他家,便磨磨蹭蹭走到了樹下。
只等貴人走了,就要開吃。
和方才那女娃一樣,這孩子同樣瘦弱,導致一雙眼睛大的突兀。
一臉高冷的蔡婳離這孩子最近,卻見她遲疑片刻后摸出一塊綠豆糕,不太自然的遞了過去。
孩子怯怯接了,卻因為沒有見過,沒有馬上下嘴。
陳初相當震驚,不由笑呵呵走到蔡三身旁,道“三娘子,也是一個善良之人”
這話應該不會產生歧義,任誰都能聽出這是一句好話。
可不成想,這句好話卻瞬間惹惱了蔡三。
只見她劈手奪回了綠豆糕,邁開大長腿往外走了。
那孩子呆愣片刻,哇一聲哭了出來。
陳初一臉愕然難不成善良也成罵人的話了
這娘們真是個瘋批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