鷺留圩村西十字坡。
之所以叫十字坡,是因此處是唐州通往鄰府蔡州官道、以及桐山縣南下淮水北岸官道的交匯之地。
路旁,有一棵百年老槐,足足遮了籃球場大小的一片陰涼。
陳初等人在樹下停了牛車,官道上偶有商隊經過,陳初就會賣力的喊上一嗓子“西瓜西瓜,保熟西瓜,又甜美、又多汁、又飽滿、又白又軟”
“初哥兒,你說的是西瓜么”
“呃串頻道了,騷瑞”
昨夜小受挫折,現下陳初滿腿都是腦子。
看個西瓜都能看出初戀的感覺
因緊鄰官道,過路的商隊行旅倒也不少,不過看陳初等人都是青壯小伙,暫時沒人詢價、嘗試。
巳時末。
一隊全由干練男子組成的商隊同樣躲進樹蔭歇腳,商隊中一位穿長衫,賬房模樣的中年人主動走過來瞧了瞧。
“噫,咱們桐山何時有了水瓜”
“這位先生知曉見過此物”陳初拱了拱手,搭茬道。
“丁未前,在下去過遼國”說到此,中年或許是想起遼國早已滅國數載,不由嘆了一聲,才接著道“在遼國見過水瓜,不過此瓜雖汁水頗多,可解渴,卻無甚味道,算不上好吃。”
“俺這瓜甜著哩。”長子在一旁甕聲道。
“先生來一塊嘗嘗”陳初說著,便切了一顆。
紅瑩瑩的果肉一露出來,中年便驚奇的噫了一聲。
“遼國那水瓜,果皮約莫有四指厚,果肉白色微微發黃,你這水瓜怎瓜皮恁薄,果肉恁紅”
“先生,請。”陳初笑著遞來一塊。
商隊在外,輕易不吃外人給的食物,但眼看馬上就要抵達目的地桐山縣城,再者這中年也只是一個記錄賬目的賬房,即使被人下藥麻翻了,也無大礙。
于是他回頭看了一眼其他商隊成員,笑著接過咬了一口
“咳咳咳”
“怎了先生”
“好甜齁到了”
水瓜很甜,甜到憂傷。
這位走過南闖過北的賬房先生所說的水瓜,和陳初了解的差不多。
一般認為,西瓜起源于非洲博茨瓦納。
傳入國內的時間很早,但早期的西瓜并不甜,且瓤小,筋多。
陳初的西瓜和當下的水瓜,外觀或許差異不大,但內在比陳初和蔡三的差異還大。
午時初。
陳初獨自回了蔡宅西跨院。
柳長卿領著幾名工人在堂屋內印刷今日頭條創刊號。
刻蠟印刷法快捷、高效是優點,但也有不夠清晰、容易糊墨等缺點。
陳初拿了一張看了看,內容也只能說是強差人意。
不過現下也沒辦法,畢竟所謂編輯部只是一個草臺班子。柳長卿上午忙今日頭條諸多瑣事,下午同張、王兩書生編寫唱詞,夜里還得去采薇閣說書。
一人身兼多職,他曾經孜孜以求的996福報終于來了。
每旬刊印一回的今日頭條創刊號中,只有西游連載和那首卜算子算的上亮點。
卜算子下的署名是愈濃。
陳初好笑的看向玉儂道“筆名不是叫楚玉了么,怎玩起了諧音梗”
“奴奴又不喜歡哪個名字了。”玉儂嘟了嘟嘴
“愈濃也好。玉儂啊,往后你要把這個筆名發揚光大,曉得不。”
“公子,怎樣發揚光大呀”
“記住,你的身份是今日頭條四版主編,你要做大齊的時尚風向標、要做大齊新時代女性的擎旗手”
玉儂既不懂啥是時尚風向標,也不懂啥是新時代女性擎旗手。
只覺一股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使命感砸了下來
反正就很吊
直到午飯后的小憩時間,待在馬車內的玉儂還未平復下來。
“姑娘,你又要去哪兒”
眼看玉儂穿上軟鞋要下車,翠鳶趕忙跟了上去。
玉儂也不理人,囊著頭徑直走向了舊宅后院。
院內雜草叢生的荒涼景象讓翠鳶有些害怕,不由緊趕幾步追上玉儂,問道“姑娘,來這里作甚。”
“我找公子說話。”
“公子他在這”
“嗯,在樓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