吱嘎
門軸輕響,一名年紀約二十露頭的年輕男子走了進來。
見了毛彥榮先嘆了一回,“二當家,還請節哀。”
“六公子此仇不報,誓不為人還請六公子助我啊”
“哎,我知二當家胸中恨意滔天,但此事仍需從長計議啊”
“”
毛彥榮自然聽出了對方是在推諉,心下不由大恨
我玉泉山幫你鄭家做了多少事現下我兩位兄弟身死,你們鄭家卻又不愿幫我寨子報仇
不過,這話他可不會說出來。
此時他棄寨躲在鄭家,只帶了十多位兄弟,不說如喪家之犬,至少也是寄人籬下。
“是,憑六公子安排”心思轉念,毛彥榮低了頭,恭順道。
此后,桐山縣很是平靜了一段時間。
百姓們也逐漸開始忙碌起來。
四月,鷺留圩北邊的淺湖中種了大片蓮藕。
只待夏末秋初,便是一片映日荷花美景。
四月中旬,鷺留圩外冬季整理出的水田,播下了秈稻。
桐山縣緊鄰淮水,屬麥、稻混種地帶。
進入五月后,也到了一年中農人最辛苦卻也歡喜的時段收麥子。
當下,收麥子不止是把一年辛勤勞作的成果收割進倉那么簡單,農人對待此事很是看重,甚至有些虔誠。
全家老小齊上陣不說,便是駐守在清風嶺的三小隊人馬也趕回來兩隊參與夏收。
五月初七。
陳初頭戴草帽,一身農人打扮,隨著他一聲“開鐮”
鷺留圩夏收工作開始。
田間地頭,俱是躬身割麥的青壯,看上去蔚為壯觀。
“二虎,敢不敢比比誰先割完這一畦麥子”
昨日方才趕回莊子的劉四兩笑嘻嘻挑釁劉二虎道。
“哈哈哈,比便比,誰輸了晚上請吃酒”
劉二虎當即接受了挑戰。
他們一年前還是在地里刨食的農人,這點農事自然不生疏。
陳初那邊,則帶了藍翔學堂里那些年紀稍大些的孩童體驗夏收。
莊子上并不缺勞力,陳初讓他們頂著毒辣日頭前來勞動,是為了讓孩童們知曉一飯一食來之不易。
以免現下生活條件遠超父兄當年的孩子們未富先嬌、忘了出身根本。
劉伯和楊大叔則帶了幾名好把式,專門收割陳初那塊遠比相鄰田塊麥子長的低矮粗壯的雜交實驗田。
這塊麥田,老哥倆盯了半年,只等今日收了,看看到底能收多少斤糧食。
除了這些老面孔,還有一些打扮奇怪的人在參與勞作,且一旁還有幾名聯防隊隊員守著。
說他們打扮奇怪,一來是因為衣衫破舊骯臟。夏收時,鷺留圩村民自然也穿了舊衣,但都干凈整潔。
是以他們和村民有明顯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