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兒,快來見過安人。”
“阿寧見過安人,祝安人新春大吉,事事順心”
大年初一,鷺留圩蔡宅二進后宅。
尤氏帶著四歲的兒子前來給貓兒拜年。
小娃娃奶聲奶氣卻又一本正經施禮的模樣,讓貓兒忍不住笑彎了桃花眼,上前抱了人家的兒子不舍得松手。
乖乖站在一旁的虎頭,見阿姐這般沒出息,不由撇了撇嘴。
此時堂內不止有蔡坤娘子尤氏,張寶夫人徐婉兒、西門喜夫人等等十余位有臉面的夫人都聚在此間。
貓兒不過十七歲,比在坐各家夫人年紀小了不少。
夫人們若說前來給她拜年,顯得太過巴結,所以都很默契的帶上了兒女。
孩童給安人拜年,說起來就體面了許多。
再說了,眾人都知道,趙安人特別喜歡小孩子。
能讓她們如此費心思,自然是因為貓兒身后的陳都統。
妻憑夫貴嘛。
一進前堂內,是陪同妻子前來、在此等候男人。
有蔡赟、張寶、西門發等桐山人,也有苗奎、常德昌等和四海商行、鷺留圩農墾集團有密切合作的商人。
巳時初。
新任知縣張至道攜妻來訪,卻因今日訪客過多,車馬被擁堵在了蔡宅十余丈外。
恰好尤氏等人辭別,貓兒出門相送,各家夫人眾星拱月圍繞前后。
馬車上的張至道娘子掀簾看了一眼,不由吃味道“這陳娘子好大的派頭,不知道的,還以為她嫁了皇親國戚呢。”
張娘子的確有吃味的理由,半年前,她丈夫還是名從八品京官。
那東京城里尚書多如狗、侍郎遍地走,便是高官門房也敢呵斥張至道這等微末小官。
京城水深,夫妻二人生活不但拮據,且需處處謹慎。
是以當她聽說官人外放桐山知縣時,別提多高興了,只等來了桐山便要體驗一番第一夫人的風光。
不成想來了桐山后,那些官吏、商家娘子見了她雖客氣,卻也沒有太過熱情的表現。
婦人之間偶有宴飲,席間被提到最多的也是趙安人。
甚至誰和趙安人關系親近些,都能收獲一眾羨慕注視。
自認被搶了風頭的張娘子,有些不爽。
但張至道聽見妻子的牢騷,不禁臉色一沉,低聲呵斥道“胡扯個甚皇親國戚便是皇親國戚來了桐山也沒有趙安人說話好使在外再胡亂說話,便把你送回老家去”
張娘子被丈夫訓斥了也不敢還嘴,委屈且羨慕的看向了遠處與人談笑自若的貓兒。
貓兒身形生的嬌小,臉盤也小,嘴巴鼻子都小巧,卻又長了一雙天生多情的桃花眼。
若不是穿了一身莊重命婦服,說她是某家沒出閣的小閨女,大有人信。
可張至道卻知曉,眼前這個看起來嬌嬌弱弱的小娘子,手里掌握著多大能量。
鷺留圩內,養了幾百脫產青壯,說是為了看家護院,其實和軍人沒甚區別。
這些人只聽命于陳初在桐山的唯一代表趙安人。
日進斗金的鷺留圩農墾集團自不必說,內外都是陳家班底。
就算是如今觸角遍布周邊府縣的四海商行,也數趙安人話語權最重。
更別說陳初夫婦在桐山的威望了,經歷過蔡州兵亂以后,整個桐山上下只知陳初,酒肆中若誰吃醉酒說陳都統一句壞話,都要被路人胖揍一頓
那趙安人因在動亂中的親民表現,被許多人背后喊菩薩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