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二月初八。
剛剛更名為節度使衙門的原留守司官衙大堂內,數十位披甲戴盔的將領濟濟一堂。
他們下意識聚在一起的小團體,能窺見淮北軍內派系脈絡。
將領大約分作兩堆,一邊是以彭二、吳奎、周良為中心的桐山系,劉二虎、劉四兩、劉百順等人和他們站在一起,卻又隱隱自成一派。
另一邊,則是以蔣懷熊、江樹全為首的原廂軍系,身邊多是秦大川、項敬等同出廂軍的下屬。
首次參加這種場合的沈鐵膽,一人坐在椅子上,目光微垂,有股子不自在的故作鎮定。
無派無系的辛棄疾卻尤為活躍,一會走到桐山這邊說上幾句,一會又晃到廂軍系那里插上幾嘴。
小辛文武雙全,說話風趣,無論走到哪里都能引起一陣笑聲,頗得大伙喜愛。
當然,大家心情好也不只是因為小辛的詼諧之語,而是知曉,初哥兒持節開府,大家肯定要跟著升一升了。
進步,讓人愉悅
只有一直被滯留在蔡州的潁州都統制郭韜兒,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樣。
垂手坐于上首的陳景安環視堂內,不由一陣感慨。
下方這些人,少說是名虞侯,或是即將掌管一軍。
但幾年前,他們還是逃戶、佃戶,或是屢屢被上官打壓的不得志廂軍中下層將領。
可現今,卻如同脫胎換骨一般,舉手投足間既有軍人的沉穩干練,又不乏自信和那么一丟丟故意藏起來的桀驁。
陳景安全程參與了去年的淮北平亂,對堂內將領或多或少都有些了解。
像那周良,最為勇猛,每次沖陣必定爭先,可又因執行過數次秘密任務,勇猛之余也不缺縝密心思。
逃戶中年級最長的彭二,不管行事還是作戰,處處透著股穩妥凝練。
而那劉四兩最擅長做思想工作,為人機敏,敢于決斷。
吳奎、劉二虎雖沒特別明顯的長處,卻對陳初死心塌地
總之,這些人經過數年歷練,皆磨礪出了自己的鋒芒。
陳景安由此想到了漢祖高皇帝,以一個小小沛縣便成就了大漢一半開國公侯。
十步之澤,必有香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這句話,陳景安是認同的。
但在他想來,若無劉邦,蕭何大概率要在沛縣做一輩子小吏做獄卒的曹參、屠夫樊噲、蠶農周勃、馭夫夏侯嬰,這些人怕是永遠也沒有機會名留青史。
先有明主,才有能臣
官衙后堂。
寶喜和毛蛋幫陳初穿妥堆銀龍鱗戧金甲,前者忽地紅了眼睛。
毛蛋見狀,心有戚戚,口中卻小聲道“哭個屁啊,又不是見不著了。”
陳初轉頭,不禁一笑,道“讓你去靖安軍做隊將,又不是趕你走,哭甚”
寶喜今年一十有九,以未及弱冠的年齡出任靖安軍隊將,著實讓不少人羨慕。
且大伙都清楚,他是節帥親兵出身,此次外放也只是,往后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不過,寶喜心中滋味卻不足為外人道前些年世道糟爛,自小歿了爹娘的寶喜便一人在朗山、桐山地界流浪,農忙時為人打打短工混兩口吃食。
找不到活計時,偷雞摸狗的事情也干過。
直到后來周良在朗山清風嶺招攬青壯,他謊報年齡才混了進來。
隨后,近乎乞兒的寶喜便一頭扎進了嶄新的、波瀾壯闊的變局中隨東家夜襲朗山飲馬莊鄭家、桐山保衛戰死守小石嶺、淮北平亂
一場場血腥廝殺中,寶喜迅速褪去了青澀,長大成人。
而從小四處流浪的生活,讓他格外重視袍澤情誼。
其中,寶喜對一直和他們同吃同住的東家感情最為深重,他和毛蛋學來的第一個字,便是陳初在閑暇時教會兩人的。
當年在桐山,令人還不用管那么多事、沒有如今這么忙碌的時候,寶喜的衣裳、甚至鞋襪都是貓兒親手幫他做的。
他對陳初夫婦的感情,有如兄嫂、亦如父母。
是以,離別在即自是有幾分傷感。
巳時,三人走向官衙大堂。
距離尚有十余步,便能聽見堂內喧鬧說笑,最后一天以親兵角色當值的寶喜當即高聲喊道“淮北節度使、路安侯陳,到”
少年嘹亮嗓音穿透嘈雜,清晰傳入堂內。
大堂中登時一靜,隨即便是一陣整理甲胄的鏘鏘之音。
待陳初入內踏上矮臺時,已無一絲雜音,眾將領排列整齊,素手而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