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勿謂言之不預
五月初四,晴朗艷陽。
一大早,藍翔學堂、蔡州官學、管氏族學等十余所公學私塾中的三百余學子,在蔡州衙前街十字路口集合。
作為此次游行的發起者和組織者之一,陳英朗和其他幾位士子領袖最后確認了一遍游行路線和注意事項,轉頭卻看見一幫中學部的學弟學妹混進了游行隊伍。
他們年紀小,為避免出現意外,陳英俊故意黑著臉上前驅趕道“你們來湊什么熱鬧,快回去”
領頭的吳宴祖、彭于言一縮脖子,不敢還嘴。
可一旁的女娃娃們卻吵嚷起來,“英朗哥哥,怎能說我們是湊熱呀我們是學堂的一份子,自然也要出分力”
第一個開口的是趙令人的胞妹虎頭,緊接,吳指揮使之女吳君如也道“令人都說女子能頂半邊天陳學長可是看不起天下女子么”
“就是就是學長憑甚看不起女子”
一幫十多歲的女娃嘰嘰喳喳聲討陳英朗。
不過,吳維光深知不可將此事鬧大,已提前收走了親軍軍士的刀兵,以防鬧出人命。
緊鄰陳州的亳州、許州,以及淮北的唐、蔡、潁、壽、宿等等州府,官學罷課,私塾停業,一位位或心懷熱血、或跟風湊數的士子呼朋喚友,從四面八方涌向小小項城
路途中,營業網點遍布淮北的四通客運一旦遇見前去聲援項城的士子,便免去車馬票,并餐食。
一樁簡單小事,卻讓士子們愈加篤信所作之事的正義性你看,就連逐利商賈聽說吾等事跡,也要支持一二
我輩匡扶正義,眾望所歸
一場借大義、熱血為名的狂歡悄然而至。
前有周國三甲子善待讀書種子,政治慣性讓齊國不得不繼續優渥士子。
早在五月初八,項城事件事發第三日,陳英朗、朱春、管云潮等數百人便在蔡州五日談上聯名刊文告淮北同窗書。
一聽這個,幾人嘿嘿一笑,男孩拱手致謝,女孩屈身行禮倒都是些懂禮的孩子。
吳維光自有一套冠冕說辭,可偌大蔡州,卻沒有一個容他發聲的平臺。
吳維光看報后,氣惱不已昨日那情況,他若敢走出驛館接見士子,怕是要當場被那幫熱血上頭的年輕人拆零散嘍
這一聲喊,像是點燃了導火索,早已群情激奮的士子,像潰堤洪水一般烏泱泱朝驛館涌去。
兩個月前,新任蔡州同知莫邵宏在項城境內殞命。
另一派則認為應當堅持到底,待項城士子沉冤昭雪之后才能散去,不然,此番勞師動眾,必被天下人嗤笑。
正是在這般情形下,蔡州士子為民抗爭的消息傳到了項城縣
中小地主、商戶之家,都不乏讀書人,眼見隔壁鬧的氣勢非凡,當即也組織了起來。
形勢發展之快,令人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以至于某些身處高位之人敏銳察覺到此事不像突發事件,更像是某個藏在暗處的力量早已設計好、并推波助瀾
與此同時,作為事的始作俑者蔡州士子,同樣沒有閑著。
五月初六日,項城士子為國請命,與魯王親軍發生沖突,被當場打死九人,傷者數十。
官方態度,對民間影響還是很大的。
何止一個貼心啊
到了初十日,項城縣境內學子已聚集兩千余人。
齊代周后,亦是如此。
士子們不由緊張起來,并迅速分化為兩派,一派認為應當適可而止,以免造成損傷。
而親軍們出差已兩月,眼睜睜看著這幫大人掙錢掙到手軟,卻沒自己一文,同樣滿腔怨氣
雙方各有各的恨,動起手后迅速打出了真火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