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淮北虎豹
淮北神射四箭連珠奪首金,壯我國威金國勇士遺憾落敗只摘銀,賽后失態
開賽首日,大齊包攬四金贏麻了
弓矢冠軍蔣懷熊專訪我是一個兵。
各國使團盛贊大齊健兒
關于楚王賽后的幾點談話體育是各行各業的縮影
七月二十六,徹夜未免的阿瑜守在大齊七曜刊印刷部,拿起一張還散發著油墨香的報紙,疲憊的臉蛋上慢慢浮現出一抹得意笑容。
她來東京這些日子,可不是只顧著談戀愛了。
至少,二叔交待讓她慢慢接手七曜刊的工作,她做的比較順利。
七曜刊常年吃著促進報業發展基金會的補助,想要完全獨立自主沒有一絲可能。
被人包養了,就沒有資格妄談人格獨立。
阿瑜啟用了二叔推薦的一位叫做何幸甫的書生,作七曜刊副編。
而今日的報紙,便是兩人聯手的杰作連篇累牘的報道運動會盛況,且著重描寫淮北軍、楚王。
初次合作下來,何幸甫吃驚于阿瑜對楚王的吹捧明明看起來是位知書達理的內斂小娘,稿子中一旦涉及到楚王,那肉麻的溢美之詞毫不吝嗇,字里行間的充沛感情,便是何幸甫都感受的到。
但阿瑜卻不覺著自己是在無腦吹捧,人家本來就認為叔叔是大英雄
反過來,阿瑜也驚異于何幸甫對民心的洞悉和把握。
特別是開賽首日,大齊包攬四金贏麻了以及各國使團盛贊大齊健兒兩篇何幸甫親筆的報道中,以通俗易懂的俚語標題和友邦震驚,外國人贊嘆的噱頭極大滿足了齊國百姓的虛榮心。
也是,中原漢人二百年歷經周齊兩朝,對外征戰卻鮮有拿的出手的戰績。
但大敗虧輸的例子卻不勝枚舉。
日積月累中,迷信外族武力遠超漢人的想法,早已深入人心。
這次,能在家門口親眼目睹自家將士在體力、戰斗技能上碾壓外族勇士,總歸能在這種根深蒂固的思想上砸開了一道裂紋。
同時,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以個體論我漢兒不差金、夏,緣何屢戰屢敗呢
若戰敗不怨將士,那問題就只能是出在朝堂上
而刊載于第二版的關于楚王賽后的幾點談話體育是各行各業的縮影,似乎回答了讀者的疑惑。
這篇阿瑜親筆的報道中,以大篇幅描述了淮北各行各業的蓬勃發展,再引申至大齊健兒在運動場上的優異表現,得出一個結論此時的大齊正走在一條中興之路上,淮北的現在,就是大齊的未來,運動場上的屢屢奪魁,只是這種大勢的淺顯表現。
這篇報道的邏輯好像不那么嚴謹,但阿瑜卻用花團錦簇的宏大敘事筆法,為廣大百姓描述了一個近在眼前的美好未來。
至于誰是帶領大齊走向美好未來、走向新時代的中興之臣,那還用說么
除了楚王,不作他想
阿瑜寅時離開報館,回到榆林巷睡了兩個時辰,起床后像只不知疲倦的小陀螺,再次趕往西城校場。
路上,去往同一目的地的人群摩肩接踵。
所到之處,盡是關于昨日比賽的議論,因首日成績不錯,大伙臉上都洋溢著雀躍興奮。
這種蓬勃朝氣,東京城已多年不見。
今日比賽的重頭戲是四乘三百米接力,相比其他帶有技巧性的項目,這種單純比拼速度的比賽最簡單、卻也最具視覺沖擊力。
在上萬人的吶喊聲中,齊國選手由起跑落后、追至并駕齊驅、終在終點線前兩三丈的距離反超了身前最后一人,率先撞線
陳初在后世見過太多類似場景,情緒閾值自然要比旁人高許多。
但整個西校場已陷入癲狂狀態,外場百姓歡呼蹦跳,口中無意義的大喊大叫著,聲勢猶如山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