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初沉默片刻,卻道“許大人是我入京以來,遇見的第一個真正士人。我與他雖政見不同,卻沒有私怨。你們一家好好活著,以后或許會知,我與你父到底誰對誰錯待過些年,你再來評判。”
說罷,陳初轉身走出了靈堂。
外面的街巷,盯著許家家門的不知有多少。
方才還冷清凄涼的許府外,因陳初的到來,一輛輛車馬迅速趕到。
陳初出府時,范恭知、張純孝、杜兆清以及大批和許德讓有交情的官員剛好到了院門外。
雙方撞見,官員們皆裝出一副偶遇的模樣,先由衷夸贊一番楚王度量,隨后入內祭拜。
正熱鬧時,卻見許德讓年僅十歲的孫子抱著陳初方才贈出的禮金丟了出來,并哭喊道“奸臣,我許家寧死不使你一分銀子”
院外眾官不由一滯,神色緊張在陳初和許家之間脧巡,更有某位已踏上許家門階的官員,一時進也不是,退也不是
小乙大怒,卻礙于陳初不許他妄動,只能惡狠狠盯著那小孩。
本就發憷的許孫,被小乙那模樣嚇得哇一聲大哭起來,轉身跑進了院內。
陳景安唯恐陳初動了殺心,趕忙將那禮金撿起來,回身勸陳初回府。
陳初卻不以為意的擺擺手,對眾官員道“同僚一場,大家進去祭拜吧,本王先走了。”
有他發話,猶如被下了定身符的眾官才長出一口氣,那名僵在臺階上依舊保持著邁步動作的官員終于落下了停在空中的官靴
折回景明坊的路上,三人心思各異,終是陳景安率先一嘆,道“元章心胸豁達”
這是安撫剛才被小孩罵了的陳初,陳初卻搖頭道“我還不至于和小孩子計較。其實,我真心佩服許大人”
這是心里話以前,陳初只在史書看到過這樣的人,比如不惜己命,也不惜賠上九族贈一族的方孝孺。
也比如,光耀千古的文天祥陳初在書里讀到過,文天祥被俘后,妻女被送進道觀供元人淫樂。
彼時,他十四歲的女兒曾給他寫過一封信,問父親該怎辦。
文天祥讀到來信心如刀絞,卻也知這是元人借妻女逼他投降
便回了一首詩給女兒,最后兩句是癡兒莫問今生計,還種來生未了因傻孩子,不要問這輩子怎辦了,只希望來生我們還做父女,了結我對你們的虧欠。
陳初自己有女兒,他覺著若是自己被人拿了妻女做要挾,肯定做不到文天祥這般。
而許德讓以命抗爭時,豈會猜不到身后子女家眷會遭殃
陳初不理解這種信念,但不影響他敬佩。
無力補天缺,便以死報君王這大概便是傳統士人的風骨吧。
可惜,大齊這樣的人太少了。
不對,應該說幸好大齊這樣的官員太少了,不然,陳初掣肘之處會更多。
只不過,在這個悲壯蒼涼的故事中,陳初是妥妥的反派
三人行至景明坊,臨別前,陳景安將那袋沾了泥水的禮金袋遞給了小乙,又道“元章,許家大郎準備將許大人回鄉安葬,你若不放心,我便找人勸說他一家留下”
陳初不由失笑,抬頭看了眼陰沉天色,道“先生,他們想去哪便去哪,我說了不會害他一家便不會動他們一指。方才,我說的是真的,我想讓他們看看,三年亦或五年后,我與許大人到底誰對誰錯”請牢記收藏,網址最新最快無防盜免費找書加書可加qq群952868558</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