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霉病啊”
赤霉病是一種傳染性極強的流行性病害,常生于小麥抽穗至揚花期初期這段時間。
今冬暖春,年后入春又連綿陰雨,正好滿足此等病害發生的條件。
且染了此病的小麥中病粒超過百分之四,便整株不得食,若人畜食之,都會中毒。
這種極兇的病菌,一旦傳播開來,最理想的狀況也會導致一到兩成的減產,若控制不當減產一半乃至絕收也不稀奇。
要知道,當今世道糧食減產可不是一樁小事,減產10,并不是天下百姓都少吃10就能扛過去。
實際情況必然是高門富戶該怎么吃怎么吃,該怎么浪費怎么浪費。
糧食欠收后,引起糧價波動,會引發糧商高價囤糧不售,繼而市場更加恐慌,糧價會以非理性的方式躥升。
最終,只餓死10的百姓已算理想結果。
餓殍遍地,流民四起也屬正常。
到了那時,各地手中有糧的士紳想招多少人都能招到,陳初好不容易穩定下的局面,有瞬間崩塌的可能。
幾息之間,陳初已想到了最壞的結果。
當日辰時中,陳初一邊急令四海商行、鷺留圩農墾暫停向外地販糧,一邊讓人通知商行北地分店,在氣候干燥、不易染病的北方采購糧食回運。
安排完以后,陳初第一時間趕去了壽州路安縣。
二月二十二。
陳初冒雨來到路安縣。
已提前得知了消息的蔡坤岳丈、剛剛從壽州同知升任知府的尤世光以及壽州都統制楊大郎已等在了縣衙。
陳初顧不上寒暄,在縣衙內披了蓑衣、戴上斗笠,便去了鄉間。
多日陰雨,鄉間道路泥濘不堪,陳初等人只得下馬步行。
還好,路安縣北部莊稼尚未染病。
但越往南,染病的莊稼越多
直至到了淮水畔的民和新村即使在綿綿雨幕中,遠遠也可看見成片成片的枯黃麥穗,有些已發黑發烏。
當年淮北之亂,壽州幾經肆虐,人口十存一二。
為了充實地方,遷來不少無地的桐山、蔡州百姓。
這民和新村,便以桐山人為主
陳初還真遇見了老熟人當年差點嫁給長子的丁嬌與其父丁老漢。
這對父女既是當年轉遷的積極分子,又是軍屬,其子丁鵬在鎮淮軍效命。
陳初披蓑戴笠走近時,丁老漢頹然坐在泥地里,任憑淫雨澆身,神情麻木,卻還不住以嘶啞嗓音往遠處的莊稼地里喊道“嬌兒,別瞎忙活了,救不過來了”
十幾丈外,那丁嬌卻倔強的擔著沉重木桶,用水瓢盛了桶中淡石灰水,往麥穗上澆淋
這是民間的總結出來的野法子,用淡石灰水澆淋可抑制病害。
可眼前這片莊稼早已病入膏肓,此法根本起不了任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