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大江劍,何幻鋒
三月初三,淮南霍丘縣江畔。
三百余噴藥手散布于一塊東西橫約十五里、南北縱約四十里的狹長地帶中。
為尚未染病的莊稼噴施菌液,以期形成一條隔離帶,阻止病害繼續西延、繼而影響一江之隔的淮北。
不過,菌液只能起到大幅降低染病的幾率,想要徹底隔絕病害傳染的可能,最好再開辟出一條十里左右寬的隔離帶,將此范圍內的麥子全數收割焚燒。
但此提議,顯然不會被淮南鄉紳輕易接受。
他們能相信陳初這幫人,全賴了霍丘縣內做蔡貨生意的汪員外作保。
蔡貨,是近兩年流行起來的稱呼,單指產于淮北蔡州左近各類精巧稀奇物件。
這汪員外家里以前便是做越江走私漏舶的生意,近年來因代理了蔡貨,一躍為城內排名前幾的人家。
走私起家的人,手都黑著呢,說是兼職水匪也不算冤枉。
是以,本地士紳大多都會給他幾分薄面,但想讓他們毀田,以汪員外的名望顯然還不夠。
霍丘縣真正的話事人,是縣里羅家店的羅金義羅員外,而羅員外的儀仗,來頭就大了。
其婿,正是皇上肱骨、秦相至交,正三品的大理寺卿萬俟卨萬俟大人
莫說一個霍丘縣,便是整個淮南西路,誰人上任不得先來拜拜萬俟大人的岳父羅員外
就如那數月前剛剛轉任淮南西路經略使的陳伯康,到任第二日,便巴巴趕來看望了老員外
午時初,一身農人打扮的陳初坐在樹蔭下,望著正笨拙稀釋菌液的薛丁山,不由想起昨晚了解的一些情況。
這薛丁山是旁邊老鵝池村的農人,陳初昨晚借宿的人家。
噴藥小隊人手不夠,特意在當地招了些農人幫忙,他便是其中之一。
來淮南以前,陳初只從軍統和漕幫傳來的情報里了解淮南百姓困苦,民不聊生。
但陳初當時想,淮南雖不是江浙那般的魚米之鄉,但后世此地也一直是糧食重要產區。
再困苦能困苦到哪兒去,就算有年景不好,糧食欠收,不還有遍布河網么
捕魚捉蝦,總能混個肚飽。
可昨晚卻聽這薛丁山講到,霍丘境內山川河流,盡屬以羅老爺為首的幾家大族
莫說是下河捕魚,便是上山撿根柴火,被他家家丁見了就是一頓毒打。
陳初原以為當年桐山七成田地集中在士紳之手已算極端,但了解了霍丘情況,才知道什么叫土地兼并之烈。
霍丘縣內,九成九田產歸士紳,其中羅家一家占五成。
又因淮南西路緊鄰齊國,前些年齊國未定,每年都有大量百姓南逃至此,為避免這等流民侵入江南,污了貴人們的花花世界,流民入境后幾乎全部被就地安置在淮南西路。
淮南本就是人口稠密之地,再加上不斷涌入的流民,資源愈加匱乏。
用薛丁山的話說,春荒時連野菜都不夠大伙搶,誰家若有顆榆樹,每到二三月份沒吃食的春季,便要全家輪流盯著,以防有人將樹皮偷偷剝走吃掉。
榆樹皮自然不好吃,但它無毒,磨成粉、蒸成饅頭,好歹能糊弄一下肚皮。
人多資源少不說,又因此地位于前線,勞役繁重可謂大周之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