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寶劍,手藝生疏了啊。”
陳初道,大寶劍未作回應,隔了好半晌,卻突然道“東家,我這女娃娃叫珠兒”
珠兒
給木偶起名字大寶劍何時有了小女孩的浪漫情懷陳初不由多看了大寶劍兩眼,雖后者聲調依舊是一貫的古井無波,但陳初卻隱隱聽出一股極其克制內斂的悲愴之感
認識大寶劍已多年,這位沉默寡言的漢子對于過往一直諱莫如深,只字不提。
陳初稍一沉吟,拍了拍大寶劍的肩膀,只道“兄弟,若有心事,不如講出來”
大寶劍以指肚摩挲著手中木偶,沉默幾息之后,卻道“東家,我無事。”
正此時,商隊曹掌柜帶著一名作農人打扮的青年走上前來。
陳初暫時將大寶劍的事放到一旁農人青年也是此次噴藥隊的一員,名為蘇晟業,原為淮南自耕農戶,前年水患后,天災外加大家族欺壓,沒了活路,便連同村內十余名青壯,靠著豬尿泡泅渡到了蔡州。
后經李騾子甄別,加入了軍統。
以前,都是北人南逃,近兩年,卻出現了形勢倒轉。
淮北寧江軍,每月至少收容百余北逃難民但這點難民僅僅是有據可查的,淮水綿延兩千里,想要將沿江布防成為飛鳥不得過的銅墻鐵壁不現實。
無論齊周,都只能派遣水軍占據一些可容大船靠岸的渡口,至于那些野渡淺灣,根本守不過來。
這便造就了許多官方無法統計的偷渡難民。
其中,自是少不了細作。
淮北有周國細作,淮南自然也有齊國細作。
這是雙方都心知肚明卻又無可奈何的事,但這些細作因身份戶籍問題,根本接觸不到雙方高層,只能混跡于村鎮
但比起淮南,細作在淮北的活動十分艱難。
拿已基本完成基層重構的蔡州為例,工坊中有工人衛隊,村莊里有農人聯防隊,細作莫說想搞破壞,便是靠近村廠多打聽幾句就會被人盯上。
無合法身份,幾乎寸步難行。
有些集鎮草市,還組織了一批老頭老太,臂纏袖箍,或守在人來人往的十字街口,或游街串巷瞎晃蕩,負責些阻止百姓亂丟垃圾、隨地吐痰的繁瑣事務。
若遇可疑情況,便會上報官府。
去年臘月,蔡州濱淮縣縣城一名老太,發現一戶人家每日從街面上購買的吃食遠超正常人家,便第一時間上報,后由軍統接手此事。
經過數日盯梢后,一舉將隱藏在該戶的周國十三名細作以及接頭人捕獲。
審訊后得知,周國樞密院機速房不知從何處聽說淮北軍數月前在河北路使用了一種叫做天雷炮的殺器,特遣人北來,想要打探一番。
濱淮在蔡州最東南,緊鄰周國淮南西路,此地距蔡州尚有一百多里,不想,剛上岸幾日,便被連窩端了。
而陳初這次來淮南,隊伍中同樣有十幾名細作,分散于各處噴藥隊中,負責記憶道路、關卡、兵營等信息,同時兼作鼓動百姓北逃的工作。
如今淮北勞動力已越來越緊張,特別是壽州,在經歷了當年大亂之后,尤世光和大郎想盡了辦法,至今仍未能將全府良田開發。
原因無他,只因缺人。
但軍統在淮南的活動,就方便多了經過四海商行多年深耕,淮南靠商行吃飯的商人、中下級軍官不知凡幾,這些人自然對商行人士頗多照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