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與眾不同
五月初,齊周兩國關于四為獎獲獎人的議論甚囂塵上。
但凡大噴子,一般都愛出風頭當外界議論紛紛之時,周國江寧府人陸延重特意閉門謝客數日,既不對自己獲獎一事明確表態,也不說自己到底是否領獎。
吊足了天下人的胃口。
過了一把世人聚焦于此的癮,五月初三,陸延重忽然攜弟子數十人北上。
出發前,特意言明陸某此行非為名、亦非為那數千貫的獎金和別院,而是為了去淮北廣宣教化,勸導楚王以天下蒼生為重,施行仁政,休要再行殘暴屠戮之舉。
一路上,沿途名士夾道歡迎,陸延重風光無限
可到了五月初十日,一行人距離淮北不足百里時,卻被當地官員攔下。
官員態度倒是恭謙有禮,但說甚也不許陸延重去往淮北。
這官員硬著頭皮招惹臭又硬的陸延重,自然是收到了朝廷旨意不管怎說,陸延重都是周國有頭有臉的人物,去領一個齊國的獎,象征意義終歸對周國不那么有利。
可這么一來,就顯得周國很沒有格局了。
人家齊國敢頒獎給周國人,你周國卻不敢讓人去領
得知陸延重赴齊受阻,蔡州五日談于五月中旬刊文周廷,你要自信
當年丁未之亂后,李娘子夫婦將其收藏的大量金石書畫運往江南,卻在經過淮北時,路遇剪徑強人,多年收藏被劫掠一空。
所謂不怕黑不怕紅,就怕沒熱度的后世網絡炒作之法,在當下依然有用。
江面闊不過百余丈,不多時便抵近北岸。
兩個多月前,霍丘羅家店慘案,陳伯康不止除了知縣婁喻興,同時借機將一批中層軍官去職背鍋,騰出位置提拔了當晚和他共進退的張多福、徐鷺
算是在淮南軍政兩界都扶植了自己人。
“先生,我叫薛來壽,淮南霍丘老鵝池村人,我娘子叫”
有人說此地禮樂崩壞、亂俗傷風,也有人說淮北富庶甲天下、夜不閉戶路不拾遺。
“呵呵,別哭窮,誰不知你們這擺渡生意掙的不少,一條船一天少說能掙萬余錢吧”
那收錢小校也是個有眼力見的,明眼一看便是逃去對岸討生活的人家,他聲色俱厲,但對那些士子打扮的,卻要客氣上很多。
躬身站在一旁的仆婦也抬頭看了過去,片刻后略帶愁苦道“李娘子莫要抱太大期望,那批書畫金石已丟了十二年,便是能幸運找到,也不知換了幾手主人,恐討不回來了”
文人嘛,逆反心理最重,越不讓干啥,他越要干。
這一家人不敢露出任何不滿表情,夫婦倆蹲在甲板上小心翼翼的重新捆扎好被拆散的行李。
“嘿嘿,甚事都瞞不過秦隊將。那借人這事”
但船上不止有想要去淮北游歷的士子,也有不少扛著鋪蓋卷、擔著行李的百姓。
而淮北在周國的風評,褒貶不一,且天差地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