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我為大齊流過血
滄州府城,同樣經歷驚魂一夜。
自子時起,府城外圍的村莊接二連三燃起了大火。
火光中,騎馬馳騁于村莊內外的金人軍士身影,飄忽不定,如群鬼夜行。
阿離赫部襲擊的村莊都在府城方圓十里以內。
偶爾還有小隊金人以馬匹拖著百姓尸體來到滄州府城下,繞城呼喝怪笑,挑釁意味十分明顯。
滄州知府洪授業夜半起床,心驚膽戰來城頭視察一番,得知此次犯境金兵并不足以攻打府城后,又心安理得回府睡起了大覺。
滴水成冰的嚴寒冬夜,城頭哪有被窩舒服。
丑時初,阿離赫忽得外圍游哨報西三里外,現大批齊國馬軍,至少有兩營人馬。
阿離赫雖看不上齊國兵馬,卻也倍覺奇怪滄州府城城門緊閉,沒有一兵一卒出城;駐扎滄州的武和、武肅兩軍大營外,有金國斥候盯著,兩軍同樣按兵未動。
滄州界所有的武裝力量就這么幾支了,西側來襲馬軍從哪蹦出來的
不待他想明白,零星河間府金國潰散漢軍便帶來了更驚人的消息河間府都統王文寶部,于西十二里外的三家村被襲。
“齊軍少說有一萬不,最少有兩萬馬軍王王都統不敵,陷于敵陣,生死不明”
這名潰兵死里逃生,講話磕磕巴巴,顯然驚魂未定。
一看就是被嚇破了膽。
所以阿離赫對他的話根本不信開玩笑,兩萬馬軍便是整個齊國河北路也湊不出這么多馬軍來。
雖然潰兵的話不可信,阿離赫心中也有了警惕他和王文寶于初四夜離營,為防對岸齊軍發現,刻意沒有沿河行進。
經一日夜趕路才抵達滄州對岸,即便南岸有烽燧,待消息傳回阜城,齊國再組織馬軍前來,也不可能這般快
除非,自己出發幾個時辰后,齊國便知道了。
若是這種情況,只有兩種可能,一是金軍內有齊國眼線,二是金軍內有人通敵
不管是哪種情況,阿離赫也只有回營后才能調查。
此時敵情不明,王文寶又不明不白的折了反正騷擾、激怒齊國的目的已達到,阿離赫當機立斷,收攏部屬,有序往北退去。
不久后,追擊齊軍趕了上來,卻墜在金軍后方三里,雙方偶有游哨接觸,也是一觸即分。
這在阿離赫看來很正常金國軍威,豈是齊國可比后方鼠輩既想讓金軍離境,又不敢和金軍發生沖突,這才像群狗似得,跟在后頭。
寅時一刻,阿離赫部過河北岸,便是金國之境,屁股后這幫齊軍即便再膽大,也只能追擊至此了。
河面封凍,為防戰馬在冰面滑倒摔傷,部眾不用吩咐,紛紛下馬,牽馬踏過冰封河面。
阿離赫部先鋒百余人登上北岸時,已遙遙可見月光下的齊國尾隨軍隊。
生死不明的王文寶并沒有影響阿離赫的好心情,他特意尋了幾名懂漢話的軍士,并排站在堤岸上,朝南岸大喊道“謝齊軍相送謝齊軍相送”
河面上正在過河的一幫金軍頓時爆發出一陣譏諷大笑。
出入齊國,如入無人之境,殺了你齊民、燒了你齊村你滄州各軍卻連營門都不敢出,如今后方這來歷不明的兩營馬軍,也只能像是送客一般跟在屁股后頭。
這感覺確實很爽。
也無比附和他們對漢人的印象。
“謝齊軍相送”
一陣陣奚落大喊中,阿離赫忽然心中一警,條件反射般往西側看去。
雖光線條件不錯,但目視距離也只有二三十丈遠。
卻見,月色映著積雪,一叢叢枯黃野草在北風中彎了腰身,但有風止,那堅韌野草便會重新立直腰身
若無耳畔隱隱傳來的隆隆之聲,便是一片靜謐深冬雪景。
阿離赫迅速看了一眼已上岸的部眾約莫只有一百多人,河面上還有三百多人正在牽馬過河。
個別老兵已察覺不對勁,正在招呼同伴列隊、催促河面軍士趕快過河。
可下一刻,卻見西側夜空中忽然升起一粒紅色光點,扶搖直上往上飛了兩三息后,才在夜空中炸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