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辛的任務本就側重趁機渡河襲擾金軍后方,但當時的初步約定,卻是等待阜城那邊取得一定戰果之后再行動,而眼下局勢未明,陳英朗不免擔心。
“陳兄,上月會議中,楚王一再囑咐我等可臨機決斷,如今正值大霧,正是天賜之機”
小辛很篤定
底氣卻也和陳初有關,當時陳初曾親口說過,金軍入境后,各地聯絡必然不便,若遇戰機,可自行決斷是戰是退
這樣的命令,給了各地將士極大的自主權。
有了自主權,便有了發揮各級軍官主觀能動性的機會,當然了,前提是每人都清晰的知曉此戰目的。
就比如眼下,滄州雖遠離戰場,但小辛此舉若成,定然可以減輕阜城方面的壓力。
陳英朗也明白這一點,稍稍思忖后,道“軍事一途,辛兄自然比我精熟。但孤軍入境,十分兇險”
“哈哈。”小辛爽朗一笑,卻道“自古兵家之事,哪有萬全的穩妥之策愚兄以為,此時戰局微妙,需用險一試,些許風險,也是值得。”
見他意志堅決,陳英朗便也下了決心,“那好吧楚王常言,稼軒有元帥之才。辛兄便放開手腳一試,興許能為當下局勢打開局面”
得了陳英朗同意后,雷厲風行的小辛當晚便從第八團中抽調一千精銳、佐以潘雄五百精英,再將武和、武肅兩軍戰馬收攏過來,組成五百馬軍、一千騎馬步軍,于當夜子時過河。
原飛虎軍改編而來的第八團,主要由辛、范兩家子弟及其莊丁組成。
將士之中,兄弟、叔侄眾多,凝聚力非凡。
數年來,小辛從陳初那里討來了不少淮北老卒擔任中下基層軍官,操練之法完全照辦淮北。
且糧餉軍械全由淮北供應,無后勤之憂,可以一心撲在操練上,陳初甚少干預。
有此上官,小辛倍感幸福卻也在吃了多年軍糧后,極力想要證明第八團并非是一幫只會吃干飯的擺設。
小辛知道,自己的第八團很強悍
但外界卻不知這支脫胎于民團、名不見經傳的隊伍
他等這次機會,很久了。
不過,小辛雖表面和順,似乎和誰都能稱兄道弟,實則心氣極高,能入他眼的人不多。
那滿身江湖氣的潘雄,更非小辛所喜的性子,但前者交游廣泛,不但熟知金國河間府地理形勢,且有許多道上兄弟,就在金國黑道討生活。
所以,小辛果斷摒棄了個人喜惡,主動帶上了潘雄。
潘雄正求立功之機,自是欣然應命。
郎有情妾有意,僅一晚,兩人便混的宛如失散多年的兄弟一般
正月初二,經過一夜急行后,小辛所部進抵河間府束城鎮東十里,在此會見了潘雄聯絡的北地英豪。
所謂英豪,三教九流,其中甚至有河間小吏、差役。
正值用人之際,小辛面上沒露出任何嫌棄神色,一番恭維、許諾后,讓潘雄帶數十人著便裝,隨河間府獄卒戴枋先行潛入府城。
雙方暫別,小辛率軍在束城外潛伏至夜深。
束城名為城,實則為鎮,僅有三什軍士駐守。
夜子時,小辛率兩連人馬攻入鎮內,三什軍士根本無力抵抗,不足百息便結束了戰斗。
可即便兵力懸殊,依舊有某些幸運士卒逃往了三十里外的河間府城。
河間府乃金軍糧草轉運之地,北岸僅剩的五千軍士,一半駐守緊鄰界河的樂壽大營,另有千余分散駐扎于各縣及關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