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初一,在盧龍縣知縣汪銘祖的陪同下,一行人在碣石港檢閱了小辛剛剛搶來的海船。
其中最大那艘,以皇帝所用御船規格建造,稱之為神舟。
神舟長近三十丈、寬七丈余,可載重兩千余石。
因是為皇帝準備的,艙房遠超普通船只寬敞、奢華。
御艙不但有花廳、偏廳,臥艙內更有一張寬達一丈的龍床,床頭雕龍、床位鐫鳳。
那太虛隨陳初入內后便連連驚嘆,像是不知道這神舟專門為皇帝打造的一般,提議道“此船威武,可為楚王專用旗艦啊”
這話明顯僭越了,但在場幾人卻像是沒發覺似得,韓企先似乎還因為此事是通玄所提,后悔自己沒先說出來而懊惱了一番。
以東道主身份站在陳初身旁的盧龍知縣汪銘祖,同樣是本地漢人。
他二十多年前還是遼人,后來做了金民,如今,再做齊人他完全沒問題。
眼下大勢,齊國楚王如日中天,曾強悍無匹的金國先于去年吃了一回大敗仗,此刻又因突然而至的內亂,顯出幾分頹勢。
說不定,這幽燕之地,在不久的將來就又要改換門庭啦。
既如此,可要趁此機會和楚王親近一番。
隨后便躬身道“王爺,咱盧龍縣雖算不上富庶,但此地乃始皇帝遣徐福出海尋仙藥的出發地;此港三里外,又是曾留有魏武遺篇的碣石山盧龍不顯,卻有帝王氣,王爺若有興,下官陪您去碣石山上看看吧”
一個金國知縣,竟也口口聲聲喊外臣為王爺,委實肉麻。
還說什么帝王氣,這汪知縣竟比我還要心急太虛笑呵呵打量對方一眼,心中暗道。
又覺落后一步了的韓企先趕忙道“下官早聞王爺乃當世詩詞大家,請王爺登山留詩,不讓那曹操獨領此地風騷”
四周登時一陣吹捧。
陳初哈哈一笑,領眾人出艙,往北攀上了碣石山。
這碣石山乃伸向渤海的燕山余脈,雖不高,卻稱的上險峻。
登頂后,目力所及,盡是茫茫大海、漫漫波濤。
四月海風,撲面而來,青絲飛揚、衣袂飄蕩。
如臨仙境。
千里江山、萬里海波,盡入眼來。
從桐山棲鳳嶺一路走到此處,陳初用了將近十年。
特別是阜昌十一年后,趁亂占了東京、蠶食齊國,轉年又與金人在河北路打了一場,再到今日進駐了金國南中兩京
一時間,陳初由景至情,心頭躍然而生一股豪情。
在眾多官員和當地士紳的吹捧下,小陳向他老人家又借一首。
只聽他中氣十足的誦道“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島外打漁船,一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融煦春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
春風拂面,跟隨在陳初身邊的十幾人都怔了一下。
一來,是驚愕楚王隨口吟出這首浪淘沙質量之高。
二來,卻是最后那句融煦春風今又是,換了人間
楚王這改朝換代之意,已毫不掩飾了啊
韓企先見大家呆愕,終于抓住了這次機會,大聲道“好楚王此詞雄渾奇峻與魏武相比,也要略勝一籌必成千古佳作”
有他帶頭,眾人迅速拋棄了異樣想法,各類肉麻到讓人牙酸的夸贊響成一片。
那盧龍知縣汪銘祖則最是直接,“好啊我縣又添一傳世之作,來人啊,將楚王這首浪淘沙銘于石壁之上,好使后人瞻仰”
午后,陳初在眾多官員的簇擁下,前往盧龍縣赴宴。
四月初三。
一輛馬車經過數日跋涉,終于抵達了盧龍縣外近衛一團駐地。
茹兒跳下車子請營外值守軍士通傳后,既興奮又有些擔心的走回到馬車旁,掀開車簾,里頭正在閉眼假寐的蔡婳睜開了眼,疲憊道“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