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便是深入人家,看百姓住房條件.去哪個村莊,皆是他自己臨時起意,蔡赟等人便是提前一兩日知曉他要來,也不可能短短幾天內給百姓蓋起一批新房。
屋舍好壞與否,是一個直觀觀察百姓生活條件的窗口。
華夏人勤勞簡樸的習慣刻進了骨子里,但唯獨對修建屋舍有很大執念。
最后,便是詢問百姓家中的適齡孩童是否在讀、考校孩子識字算學等基礎知識
蔡州左近,作為大楚相對富裕的先發地區,早在開國四年,便在虎頭的推動下,成為了繼臨安府、開封府之后的第三批義務教育試點。
虎頭辛辛苦苦籌集經費,每年大筆銀子撥下來,自然要看到效果。
還好,數日毫無規律的行程下來,陛下對看到的情況很是滿意,陪同的蔡赟、關惠民這才松了一口氣。
四月二十八,關惠民眼瞧皇上心情越來越好,便提議游覽一番。
陳初一家四口,先去了棲鳳嶺上的桃湖村.沒錯,就是當年的逃戶村。
只不過,此時的桃湖村原有居民早已搬離,此處成為了桐山縣內一處熱門景點。
村內原有的七八座小院,經過加固,基本保持了原貌。
村北一處用柵欄圈起來、種有莊稼的地塊前,豎著一塊鐵鑄告牌,上書幾個大字皇上躬耕地,下方還有一行小字游客止步。
此時這桃湖村景點,確實還有旁的游客。
一來,西瓜節臨近,有早來客商正好可趁機在縣內四處看看;二來,皇上龍興之地的招牌也足夠吸引人
自有史以來,能夠開創朝代的君主,除了一個劉邦,無一不是名門。
但那劉邦起事前好歹還是泗水亭亭長,咱這陛下,卻是一名逃戶卻比漢高祖的起點還低!
如此傳奇,自是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看看,好從中窺得陛下當年真實境況。
旁邊,一手被陳初牽著、另一手牽著幼子的玉儂,卻望著眼前田塊想起了好多好多事
阜昌七年初秋,她第一次來逃戶村。
不過,卻是為了幫公子尋找失蹤了的皇后娘娘。
后來,人找到了,玉儂和貓兒住在了一起,那天晚上,貓兒便帶著玉儂看了她和公子一起搭起來的窩棚、看了公子開墾出來的這塊田地
那時玉儂還聽不出來,姐姐講那些話,是在強調她和公子同甘共苦過、強調她那大娘子的合法性。
只可惜.當年的玉儂根本沒聽出這層意思來。
時隔多年,此刻再回想起,玉儂忍不住嘴角上翹.既覺當年都還是半大孩子的姐妹倆傻兮兮的,又覺有趣。
距離皇上躬耕地百余步外,便是那兩間陳初剛上山時挖出的地窩棚。
如此箭樓的暫時棲身之所,按說早該塌了。
但豎著皇上潛邸的牌子,便昭示著它的重大意義,歷任桐山知縣,便是官舍塌了也不敢讓它塌了。
陳初站在窩棚前,感慨萬千。
一直被玉儂牽著的幼子詹兒,年幼不耐走路,興許是累了,一直嚷嚷著要娘親抱。
陳初彎腰把兒子抱在懷里,笑著問道:“詹兒,你可知這是何處?”
詹兒自幼在宮里長大,自是沒見過這等簡陋的建筑,他腦海中,宮里最差的地方,便是馬舍了,便答道:“爹爹,這是小紅的寢宮么?”
“噗嗤咯咯咯.”
玉儂當即笑出聲來,旁邊,阮顯芳、蔡赟聞聽童趣之言,卻也不敢露出任何笑容。
他們這些舊臣,自是知曉.陛下有一愛駒,喚作小紅,陪陛下征戰十余載,陛下對此馬愛極,便是小紅已逐漸步入暮年,卻也專門將它養在宮中。
待其如家人一般,不然小小的皇六子也不會知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