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試的第二場叫招覆,亦稱作初覆,由于第一場淘汰了過半考生,所以第二場的考棚就顯得空曠了許多,仿佛連空氣也變得清新起來。賈環按上次那般入場,拿到了試卷,板聲一響便正式開考。
第二場的考試內容略有不同,只需寫一篇四書文就可以了,然后是孝經論,最后是默寫圣諭廣訓,看似比第一場的內容少,實則更難,許多考生一拿到卷子便直冒冷汗,賈環一看那四書文的題目,亦禁不住眉頭緊鎖。
原來這篇四書文的題目是這樣的君夫人陽貨欲。
很明顯,這是一道十分變態的截搭題,所謂截搭題,就是這道題的出處不止一處,而是有多個出處,意思就是出題者從四書五經中的不同地方截取一句話,然后混搭在一起組成一道題目,所以答題者首先要準確找到這條題目在四書五經中的出處,然后揣摸出題者的意圖,理解對方的中心思想,最后才能以正確的切入點破題。
這樣的題目不僅僅是損,而且是非常損,譬如眼前這道截搭題君夫人陽貨欲。
其中“陽貨欲”一詞,在四書五經中只出現了一處,這個倒是很好認的,也不難理解,但是“君夫人”這個詞在四書五經中卻出現了多處,天知道出題者選中的是哪一處考生若選錯了,別說動筆寫文章,就連理解作者的意圖都成問題你說這文章還怎么寫,硬著頭皮寫吧,若運氣好撞中了,那就是祖墳冒青煙,若運氣不好,不好意思零分
話說科考中為什么會出現如此變態的截搭題呢
嘿,其實很簡單,也理所當然,因為四書五經是有限的,科舉題目卻是無限的,這些題目考來考去,自然都考爛了,一不留神說不定就被考生押中了題目,所以出題者為了顯示自己的水平,就開始挖空心思出一些刁鉆、生僻的題目了。可是四書五經的內容就那些了,怎么辦好,那就東截半句,西截半句,然后組合起來湊成一道題目,就成了變態的截搭題。
本來毫不相關的兩句話,你硬湊在一起,水平高的出題者也就罷了,總能夠自圓其說,可是水平爛的出題者,連自圓其說也辦不到,簡直就牛頭不搭馬嘴,你讓考生怎么揣摸你的意圖,怎么寫出一篇好文章來
所以說截搭題就是變態題,你出題者是爽了,考生卻苦逼了,恨不得挖了出題者的祖墳。
幸好,眼前這道截答題出得還是頗有水平的,像賈環這種前世身經百戰的學霸,最強的地方就是靈活應變,對付這種刁鉆的生僻題頗有一套章法。
“陽貨欲”一詞只有一個出處,那就是論語的第十七章陽貨篇,原文陽貨欲見孔子,孔子不見。所以這個倒不用去糾結它,而要糾結的是“君夫人”這個詞,因為這個詞的出處很多。
賈環利用就近原則,很快就鎖定了“君夫人”這個詞的出處,因為論語的第十六章季氏篇中正好出現了“君夫人”一詞,這是距離“陽貨欲”最近的一個出處,所以出題者選這個的概率最高。
如此一來,整個題目的出處就確定了,可以揣測出題者的意圖,確定其中心思想了。
賈環斟酌了片刻,開始提筆在草稿紙上破題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很快就到了下午交卷的時間,這次提前交卷的考生極少,甚至交卷的板聲響起后,仍然有人在奮筆疾書,被強制交卷后,不少人都掩面而泣了,這次的題目太特么的難了,這不是坑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