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林如海對賈環如此青眼有加,一方面固然是因為賈環表現出來的優秀,另一方面卻是因為林黛玉的那封家書,否則此刻也不會邀請賈環參加自己的私人聚會。
且說賈環從容不迫地走到林如海跟前,揖了一禮道“賈環見過姑父大人。”
賈環本來就長得唇紅齒白,劍眉朗目,氣質從容自若,此刻一身素服,更是顯得溫潤如玉,看得林如海不由暗暗點頭,心想“此子果然不凡”
“環哥兒不必多禮,這位是都轉運鹽使司的轉運使張大人。”林如海介紹道。
賈環連忙不卑不亢地施禮道“學生賈環見過張大人。”
都轉運鹽使司的轉運使官職正三品,妥妥的朝廷三品大員,若論品秩,官職甚比巡鹽御史林如海還要高,但是巡鹽御史對地方鹽政有監督權,相當于皇帝委派的欽差,連整個都轉運鹽司使都得受他制約,所以巡鹽御史的實權其實凌駕在都轉運鹽使之上。
眼前這位轉運使張大人叫張一棟,表字成梁,五十許的年紀,滿臉紅光,胡須又黑又亮,身材也保養得很好,總是面帶微笑的,給人的感覺十分的和藹,只見他笑著點了點頭道“如海兄,這位賈小友稱你為姑父,莫非出自榮國公府”
林如海微笑道“環哥兒正是內兄賈政之庶子,內兄現任工部員外郎一職。”
接著林如海又介紹了另外兩名同行的人,一個姓亢,一姓楊,均是富甲一方的大鹽商,外號人稱亢百萬和楊百萬,在江浙一帶都極具影響力。
近日朝廷準備出兵遼東,軍費開支巨大,戶部已經要求揚州上調鹽稅,而且上調的幅度不小,所以林如海便把這兩名頗有影響力的大鹽商找來,名為泛舟釣魚,實則卻是要做兩人的思想工作,讓他們帶頭響應朝廷上調鹽稅的國策。
在現代,一包鹽也就兩三塊錢的事,所以大家都不怎么關心,但是在古代,鹽可是戰略級別的重要物資,這玩意的身體需求不大,但又離不開,人人都要吃,所以在古代,鹽一向都是官府專賣的,大晉也是如此,鹽戶產出的鹽全部只能交給官府統一收購,嚴禁販賣私鹽。
官府把鹽收上來,再按照戶部下發的鹽引,將鹽分配給各地的鹽商分銷,如此一來,朝廷就把鹽這種必須品牢牢地壟斷在手中,通過收取鹽銳,為國庫帶來了極為豐厚的收入。
可不要小看了小小的一把鹽,大晉的實際鹽銳收入已經占到財政收入的三成,光就是揚州一帶的鹽商,每年靠著販鹽就能賺取1500萬兩銀子,向朝廷上繳的鹽銳也多達600萬兩,相當之驚人。
言歸正傳,且說轉運使張一棟、亢百萬和楊百萬三人一聽賈環只是榮國公府的庶子,頓時暗叫惋惜,也沒那么熱情了,但當他們得知賈環九歲未及便中了秀才,頓時又震驚不已,倒是不敢再輕視之。
林如海估計是看在女兒林黛玉的份上,有意讓賈環在這層面的社交圈子露一露臉,所以帶著他登上了船,一道到江上釣魚去。
這是一艏三層的豪華樓船,相當于現代的游艇,沒個上億的身家只怕玩不起,屬于大鹽商亢百萬名下的物業。
且說樓船駛到一處開闊平靜的江面上拋了錨,眾人便在甲板上一邊垂釣,一邊閑談,席上擺滿了各種果疏美食,還有美酒佳肴,甚至還有美人歌舞。
賈環不禁暗暗感嘆,錢和權真是個好東西,無論在任何時代,只要有錢和權,過的都是人上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