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上,我朝已有國子監教導生員讀書,再辦學堂是徒填消耗。”某位大臣站出來,裝糊涂勸誡道。
教什么平民讀書那不是扯淡嘛
花素律坐龍椅上擺手“各位愛卿,朕要辦的不是如國子監、崇文館那般,只有名門子弟才讀得起書的地方。”
她邊說邊腹誹你們這啊,是自己吃飽飯就不管別人餓不餓了
“朕前兩日微服私訪,發現酒館的小二目不識丁,不止是這一名小二,平民幾乎都不識字。”
花素律語調中帶些自嘲的笑“諸位皆知讀書明禮這四字。我大俞自認文雅,自稱是禮儀之邦、嘲笑西芒、羅剎野蠻,說草原部落與新羅尚未開化。”
“實則我朝百姓,與那些蠻族百姓一般不識文,不明禮。那我們“文與雅”,“禮儀之邦”的說法,豈不是自大的笑話”
“辦平民讀得起的學堂,目的是為了讓百姓識文字、明大禮、知大義,提高國民素質。要周邊各國看看,我朝“禮儀之邦”四字名副其實”
大臣們聽了,無不覺得荒唐,許多人面上都是一副不屑的神情。
呵,女人只懂得面子好看,那里懂如何治國
一名大臣跳出,義正言辭道“皇上,不讀書未必不明禮,不識字未必不知義。先圣有言“人多巧技,奇物滋起”是以當絕民智,斷其欲。百姓無智無欲,自樸。”
聞言,花素律大笑出聲。
眾臣皆是不解,先圣之言,有何好笑
這群人一個個撇眼癟嘴,面色都不好看,心下各自腹誹,鄙夷起花素律瘋瘋癲癲不懂治國之道。
思她一個女子當眾大怒又大笑,實在有失德行。
再思及花素律身為女子當皇帝,已是違背天地倫常。
毫無德行,似乎在她身上也正常
止住笑,花素律掩唇掃了下面一眼,那些大臣的不屑神態清晰落入眼中。
一直領頭作對的江、武、柳幾人,倒是神色如常,泰然自若。
可能,這就是黨派首腦們優秀自我修養的表現吧
尤其武利智這家伙,站那兒像在發呆。
或許在他看來,辦學堂又不是辦武館,所以成不成都與他無關
花素律搖搖頭。
等著吧,若是進展順利,將來有你這個傻憨憨笑的時候。
回過頭來,再看下頭這些自命不凡的大臣們。
以前讀書時,老師說古人常有針對性的解讀先賢之作,又或者有取向偏重的加以曲解,目的是為自己統治的便利。
現在看,原來是真的
穿來之后的皇帝生活,真是不停刷新她的認知。
還“絕民智,民無欲,自樸。”
人家老子的原話是“我無欲而民自樸”,是說“做君王的沒有,百姓自然變得淳樸。”。
到他這里直接拆解開,東拼西湊補成一句話。
讓百姓無欲無求他們怎么不無欲無求
幾十萬兩的年俸不知足,一個比一個貪得多。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不夠,還想登頂帝位
花素律腹誹這算不算另一層面的“慷他人之慨”
她淡然問那個大臣“外面秋風徐徐,樹葉顫動。卿告訴朕,是葉動,還是風動”
大臣愕然無言。
花素律問的是個眾人皆知的典故,出自六祖壇經。
二僧因風動幡動爭論,六祖慧能說風未動,幡未動,是心在動。
這個答案未免有些主觀唯心論,但對上這位大臣的“無欲論”正好。
“確實,“致虛極,守靜篤”。可外物無不在,人心無不動。愛卿讀了許多書,走過幾十春秋,尚未做到無欲,又如何要求他人”
這次說話,花素律明顯帶有嘲笑。
“皇上,這位大人的書讀得也不怎樣。”一位親皇派官員站出來,幫花素律譏諷“圣人言“我無為而民自化,我無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樸。”可不是說讓百姓無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