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百科全書中記載改良鹽堿地的古法又稱作引水洗鹽法。
簡而言之,就是修堤筑堰,開溝挖渠,引水洗土,使得地表鹽分溶于水中下滲或排出。
沿海縣有江,其分支最近一處離落山村估摸十里地,這水,便可從此處來引。
蘇末將古法以及自己的想法詳細告知村長。
村長坐在椅子上,沉思著,指腹摩挲著茶杯。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這開溝挖渠可不是小事,他們不過平民百姓,哪有這個本事
“茲事體大,蘇氏,我欲將此法上報縣令大人,你可愿意”
蘇末從同村長提起這事的時候,就已經暗自謀算過。
這古法,是可以變通的,引水可以換成儲蓄雨水,一樣是可行的。
但改善鹽堿地,讓原本寸草不生的田長出莊稼,旁人不可能注意不到,到時候官府也定會派人前來探查。
屆時皇權之下,她可就被動了。
倒不如主動上報,左右這沿海縣的縣令并非昏庸之輩,村長也是公正之人。
屆時鹽堿地改善成功,往小了,在縣令面前落個好印象,往大了,便是在官家面前落個好印象。
現在這個家還不夠強大,蘇末也不貪心,不管哪一個,對她而言都是百利而無一害。
“自然是愿意的。
只不過這法子到底有沒有用處,尚不敢確定。
若是上報,能否提議先用我那十五畝田做實驗
若是有成效,咱再大肆推廣,也省的讓大家伙白高興一場。”
“你能這番想,甚好。”
蘇末這番話,讓村長很是欣慰,他抿了口茶,滋潤下有些拔干的嘴唇。
隨后抬眸,看向屋外,炙熱的陽光傾灑而下,風一吹,一股熱浪撲面而來。
“事不宜遲,我這就去縣衙一趟,將這個消息上報給縣令大人。”
過一會,牛車就該上縣城了,別看陳永文是一村之長,他這家里也沒買牛車。
不是說什么窮的買不起,而是落山村不種田地,自然用不到牛。
這村里人掙的錢除了日常開銷,其余幾乎用在漁船和漁網上。
村長站起身,喊出惠娘,讓她幫忙收拾下東西,準備去村頭做牛車。
蘇末見狀,識趣的提出了告辭。
“這馬上就該吃午飯了。”
惠娘端起茶壺,疑惑的問。
“你去縣里干嘛”
“大事,關乎咱們落山村未來的大事”
村長下意識的拿起拐杖,進房里拿些碎銀,丟下一句話就匆匆離去。
留惠娘站在原地,滿頭霧水。
什么大事連飯都不吃了
村長那邊什么情況,蘇末不操心,總歸這事提上日程,就夠了。
她吃過午飯,待三個孩子午睡后,便上山砍竹子。
這次蘇末可是做足了準備,提前用布條包住手,不怕被毛刺弄到,也不用擔心麻繩把手磨破。
竹子砍得有些多,好在她又開辟一條新的路,直接從竹林到老宅子旁邊,來回走了三趟,也不過才三刻鐘。
她將竹子堆在一邊,打算再做一個竹床。
顧平安和顧錦年遲早會長大,需要私人空間,多張床,就不用再擠在一個屋里。
至于顧杏年還小,離不開人,先跟她睡著,等膽子大些,能獨立了,再給做個木床,讓顧杏年也搬到西廂房去住。
左右顧家也沒親戚,不需要客房。
至于多出的竹子,留著用來做籬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