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我還有個事想和你商量商量…”
蘇末來不及感動,聽見村長有事要跟他商量,當即道,“您說。”
“你公爹當初落戶于咱們落山村的時候,就說過,往后這里便是他的家。
再者,叔也看的出來,你們顧家的造化大著呢,往后這圣旨啊,怕是只多不少。
叔懂得不多,只記得,這圣旨都是供奉在祠堂的,因此就想問問,你可愿意在村中挑塊地,建個顧家祠堂。
如今人少不是問題,當年亂世求生,我們陳氏一族和王氏一族背井離鄉,逃難至此。
從最初的幾百號人,剩幾十個人。
后經年累月,落地生根,這幾人家不還是發展成如今的幾十戶人家。
平安都八歲了,再過六年的時間,也能相看了,到時候娶妻,多生幾個孩子,人口多了,家族也就慢慢壯大了。”
村長也是有點私心。
他知道落山村困不住蘇末,她聰穎,有學識,將三個孩子也教導的極好。
尤其是被謝舉人收做弟子的顧錦年,不敢說狀元郎,但舉人,只要不出意外,定是能成的。
且顧家在落山村就這么一戶,可以說,他們就像是暫時落在落山村的蒲公英,若強風吹拂,便會隨風而走,挑選更好的地方落地生根。
可若是將祠堂建在落山村,那就不一樣了,這代表著,顧家在落山村扎根了。
無論日后他們走的有多遠,落山村永遠是他們衣錦還鄉的地方。
蘇末怎么也沒想到,村長要跟她商量的事竟然是這個。
在落山村建立祠堂是不可能的。
就拿顧敬亭和寧南清的身份尚未查清的身份來說,那本墊桌腳的船只結構圖,和當初接收過的劇情,都可以證明顧家同水師提督的關系非同一般。
而水師提督被平反,但后續的情況,她并不清楚,因此她一定是要舉家搬去京城的,最好,等顧錦年入仕后,能去拜會顧磊,旁敲側擊一二。
畢竟顧磊能冒死告御狀,只為替義父洗清冤屈,若顧敬亭真的是水師提督的后人,他也定能坦誠相待。
至于村長的心思,蘇末也猜到一二。
她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委婉的拒絕了村長,“建祠堂是大事,我一介婦人,不好做主,還是等平安成家了,再讓他來操辦的好。”
村長其實也沒抱多大希望,聽見蘇末這么說,他也喝了口茶,沒在繼續勸導。
“你說的也對,是叔糊涂了。”
“叔,您別這么說,當初我家大郎走了,我渾渾噩噩的,平安他們能活下來,全靠村里人幫忙。
我這清醒過來后,您也不計前嫌,支持我,幫著我,我早就把您當做自個兒的長輩,把村子當做我的家……”
蘇末心里明清,至少這一年左右,他們還得在落山村過日子呢。
再者陳氏一族那些人對她的好,她也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
她素來有恩報恩,有仇報仇,這對她好的,自然會是能幫就幫。
蘇末這番話的含義,村長自然聽出來了。
他壓住心里的感動,就差老淚縱橫了,“好好好…叔就知道,你是個心善的。”
喜歡死后我成了三個主角的炮灰娘親
.
睢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四周的人都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