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長連忙解釋,“已經讓人去請了。”
話才說完,蘇末就從馬路那邊走了過來。
村長眼前一亮,對著蘇末招招手,然后又同肖靳道:“大人,顧蘇氏來了。”
肖靳側目看去,見蘇末過來,臉色微緩,也不等蘇末行禮便擺手道:“顧夫人不必多禮,快快過來吧。”
蘇末加快腳步走到肖靳身邊,臉上帶著恰到好處的笑容,福身道謝。
肖靳微微頷首,沒說話,眼睛盯著蠻一那邊。
蘇末見狀,也順著肖靳的視線看了過去。
只見好幾個衙役搬出蠻一挑選的那幾袋小麥放在一旁,隨后打開一袋,一股腦的倒入籮筐中。
蠻一一直盯著,確認沒有問題后,微微點頭,讓衙役們開始給小麥稱重。
兩個衙役各站一邊,抬起挑著籮筐的扁擔,另外一個衙役拿著稱過去,先用鉤子勾住籮筐的麻繩,然后撥動秤砣,便可得出重量。
而邊上站著個拿著紙和炭筆的衙役。
稱重的衙役將稱出的重量減去籮筐的重量所得的數報出來,拿紙筆的衙役便登記到紙上去。
稱完一筐,馬上有衙役重新裝袋,放到另一邊的空地,免得又混淆,白稱一回。
挑選出的小麥還剩幾袋,都依照這個辦法來稱,等確定都沒有問題后,蠻一揮手,其他衙役了然,將早就備好的麻繩拿出來,打結后在地上擺好。
他們把麻袋抬過豎放在麻繩之上,一人扶著麻袋,其他兩人開始擺弄麻繩,左右繞來繞去的,最后一拉,使得麻繩形成一個防護網,把麻袋套的牢牢固固。
剩下的步驟跟用籮筐稱重一樣。
兩個衙役用扁擔穿過麻繩把麻袋抬起來,然后一個衙役在中間拿著秤給小麥稱重,另一個衙役拿著紙筆在邊上記重。
肖靳他們來的時候便已過午時,這等所有小麥稱完,正好日落西山,漫天的紅霞美不勝收。
負責記重的衙役飛快的撥弄算盤,以最快的速度將總重量計算出來。
“稟告大人,總重共計三千零二十八斤六兩,平均畝產四百三十二斤,可劃分至中等田地。”
景雍帝在沒當皇帝之前,就是個地道的農民,登基后,自然免不了重農,對田地的賦稅也相對要寬松。
且在完全把控朝政后,開設農司局,負責在皇家良田內實驗種植水稻小麥,不惜人力財力,耗時十多年,使得水稻、小麥畝產翻了一倍有余,重新定義了田地的等級劃分標準。
就拿小麥來說,畝產五百斤以上,乃上等良田,畝產三百斤至五百斤,乃中等田地,畝產三百斤以下,乃下等田地。
而這成功鹽堿地,種出莊稼就已經夠驚奇,蘇末并不想太過于拔尖,便沒在動用系統商城的東西,而是當個甩手掌柜,把種植的基本事宜交給村長和黃老漢他們在負責。
….但就算如此,衙役說出的話還是免不得令所有在場的人震驚及激動。
要知道在去年以前,那還是寸草不生的鹽堿地,一粒莊稼都種不出來,可就是用過蘇末提出的改良法子后,這地種出小麥不說,還可以劃分到中等田地去……
眾人看向蘇末的眼神火熱起來,就連肖靳也是如此。
他從燕京來,自然知道當今圣上重用農業的程度。
鹽堿地成功改良就已夠驚天駭聞,所以圣上對其畝產信心不大,甚至有言:能畝產二百斤便已是上天恩賜。
因此當初那道圣旨,只是嘉賞顧蘇氏成功改良鹽堿地種出莊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