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等這件事完工,論功行賞的時候,能不能暗箱操作,到時候換個富饒點的地方去做官。
次日,蘇逸打道回府,木四并沒有同他一塊回去。
各位縣令同知府以及肖靳在知府衙門的書房,就著土質改善一事商議整整一日。
他們雖不贊同肖靳所提出的開渠之法,但又不能確保挖水庫不出現海水倒灌的可能,且提出的辦法更是漏洞百出,天方夜譚。
肖靳冷靜的指出他們辦法的不足之處,直言若他的辦法行不通,后果他自己承擔,其他人相視一眼,紛紛退讓。
他們所求的不過就是肖靳的這個保證罷了。
功勞他們想分攤,但出了事,那可不能跟他們有關系。
肖靳也是懶得跟他們扯皮,只要他們不拖后腿,其他的都無所謂。
敲定開渠的事,剩下就該來討論人力的問題了。
景雍帝重農,自大雍朝成立,這修橋建路、開渠引灌、又更甚者修建運河,日子都會盡量避開耕種及豐收的時節。
而如今正是春耕時節,這征收勞役之事,還需仔細斟酌,強制性定是要有的,但也不能太過分,避免引發民怨,再者,這事操辦起來,還需要大筆銀錢,錢從何處來?
肖靳初次外放為官,并不太懂這些,他聽到這些問題的時候,還有些懵。
主要是因為落山村的村民們太積極了,肖靳還沒把事定下來,他們就等不及的找村長問了好幾回什么時候開工。
這后來肖靳開口說動工,他們更是沒想過工錢啊什么的,只想著給自個做事,拿著鋤頭就上了。
因此這會肖靳聽著各位縣令說起,突然覺得也應該給落山村的那些村民們發工錢才是。
雖說田地是他們的,以后受利也是他們,可落山村現在每家每戶幾乎都全員動工,家里就是個入不敷出的情況。
再這樣下去,到時候完工了,他們買種子的錢都不一定能有。
肖靳默默想著,心里已經打定了主意,到時候讓落山村的人先停工,等其他縣衙的農具送來,到時候把他們都劃到勞役里頭去。
就當是他這個沿海縣的縣令,對自己管轄區域內的百姓偏心吧。
當然了,這事不能對外說,他就站在一旁,默不作聲的,把這錢的問題丟給其他縣令去琢磨。
想要功勞,總不能真什么都不做。
其他縣令自然也清楚這點,這種事確實他們比較熟悉,所以也愿意包攬下來,不一會兒便擬出了章程。
土質改善一事是有利于民生的大事,屆時可召集當地商戶募捐,待事成之后,會在沿海縣設功德榜,按金額排名將其姓名雕刻在功德榜上,同時會將募捐名單上奏給圣上。
士農工商,商戶地位低下,每每碰到這種能落個好名聲的事,都顯得特別積極,尤其是會把名單送到圣上面前,這等榮殊,他們很難不心動。
而這樣一來,就不用再擔心錢的問題。
而錢夠了,其他的事基本都不算事,百姓不是傻子,他們一年辛辛苦苦為的什么,不就是為了吃飽飯,掙大錢,到時候過個好年。
這雖說是強制性的勞役,但有豐厚的工錢,又能吃飽飯,他們巴不得自個能去呢。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