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封拱手,在經過肖靳同意他退下后,大刀闊馬的離開,著手操辦起來。
肖靳說是交給李封來辦,但實際上不可能真做甩手掌柜,他瞧瞧又安排了衙役盯著,要是有差錯及時反饋。
但這事還真沒什么會出錯的,消息一傳出來,就有商戶主動上門,表示愿意出銀子,還有在沿海縣有生意的那幾家商行也都紛紛給上頭送了信過去。
那些商行的人都是人精,這朝廷征要用勞役,又缺銀子,只能把目光放到商戶上去。
次數多了,他們也得到相應的好處,這只賺不賠的生意,他們都巴不得多幾次。
也正是因此,在當初京城傳出土質改善的消息的時候,各大商行的管事就已經在盯著,只待消息出來,他們便開始著手捐,免費給官家提供可用的工具。
再者,今年正逢皇商重選,各大商行都緊緊盯著這個位置,如今有個能在景雍帝面前得個好印象的機會,哪能不把握住了。
當然,他們也不會說一股腦捐個幾萬兩銀子下去,太招搖了,他們就掐著銀子捐,差不多正好夠朝廷需求就行。
到最后,不過才一日的時間,銀子就夠數了,其他縣令也安排衙役送來了農具,還有那些商行,直接用船載了鐵犁過來。
大雍朝鐵礦少,從而對鐵制品管制嚴格,但其實真正不夠用的還是只有尋常百姓。
像黑甲衛,一身鐵甲,還有各式兵器。
又再者那些世家勛貴、朝臣,他們名下的莊子可不會有缺農具之說。
但景雍帝不知道這些嗎?
他知道,且如今這個情況,相比前朝,已經要好很多,至少大雍朝的農家百姓有錢就能去官家鐵鋪購買農具,雖有限制,但價格實惠。
而前朝對鐵礦管制不嚴,簡單來說,就是誰發現誰開采,也以選擇轉交給朝廷,然后朝廷會給與相應的補償。
而前朝對商籍也管制不嚴,官商勾結是常事,這鐵礦帶來的利益之大,商戶和那些世家勛貴、朝臣心里明清,在利益熏心,他們壟斷鐵礦,所有鐵制品的價格一再抬高。
到最后,尋常百姓壓根買不起農具,不得已去別家的莊子里做工。
景雍帝農戶出身,他吃過那段時間的苦,最后在妻子娘家的幫助下起義,成立大雍朝后,他最迫切想要解決的就是鐵礦的問題。
只是這關乎不少人的利益,他費盡心思,花費數年的時間,才得到如今的局面。
他甚至知道哪些商戶手里有鐵礦未能上交,但他沒辦法,有的時候,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才能長久。
只要他們不亂朝綱,不亂民生,就夠了。
商戶們見景雍帝放手,他們也不會太放肆,二者之間就像默認達成某種協議一般,朝廷放他們一馬,然后朝廷需要的時候,他們提供幫助。
所以這時候,他們把鐵犁送來,絲毫未遮掩。
而肖靳得知消息,心里說不氣是假的。
肖靳作為京城內的世家子弟,素來是瞧不起商戶的,尤其是他背靠的是景雍帝,自然也知道些消息,例如鐵礦的事…
年少意氣,心里到底不如景雍帝沉穩,這些商戶這么囂張,在肖靳看來,就像是在打朝廷的臉面。
他握緊拳頭,心想早有一天,朝廷總要將所有鐵礦都收入囊中,讓這些低賤的商戶好看!
喜歡死后我成了三個主角的炮灰娘親
.
睢歲提醒您:看完記得收藏
大致章程擬定,諸位縣令便各自散去回了各自的管轄地,開始就此事忙活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