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女兒出嫁,大部分做父母的心中都挺難受的,不過由于自家女兒嫁得實在是好,所以張母今天一直都挺高興的。結果女兒這簡單的一句話,卻直擊張母的心靈。
想到從今以后乖巧懂事的女兒就是別人家的媳婦了,以后她這個做母親的也不知道要多久才能見一次女兒,張母的心中便不由得有些難受起來。
“秀萍,媽也舍不得你!”
說著說著,母女倆都控制不住的流淚了!
半響,張母才收拾心情道:“好了,今天是你大喜的日子,你應該高興才對,而且你嫁得這么好,媽心里也高興,你婆家有單車,以后想爸媽了就騎車回來看看我們。”
張秀萍抹了抹眼淚,點頭道:“今天是應該高興,媽你放心,我會經常回來看你們的。”
“不說那么多了,你快抓緊時間吃吧,要不然飯菜都冷完了。”
“嗯!”
……
由于男方家送來的豬肉與雞鴨數量足夠多,張家今天的酒席也辦得挺豐盛的,等大家飯吃得差不多了,新娘也該出門了。
房間里,張秀萍在兩位多兒子婦女的攙扶下起身,弟弟張守軍便接著坐了下去。
一直到姐姐出門了,張守軍才把屁股下面的布以及二十塊錢收起來,交給母親后就和兩位哥哥與弟弟一起抬姐姐的嫁妝,根據博白這邊的婚嫁習俗,女子出嫁基本都是由自家兄弟幫忙抬嫁妝的。
張秀萍的嫁妝還真不少,各種布、剪刀、尺子、雨傘、保溫瓶、茶壺、桶、口盅、臉盆、牙刷、面巾、棉被、枕頭等日常用品可以說是應有盡有,大部分都是親戚朋友送來的。
俗話說花花轎子人抬人。
如果張秀萍今天嫁的是那種普普通通的家庭,那她的嫁妝最起碼得少一半,親戚朋友們出手肯定沒有現在這么大方,但她嫁的是鄧家這個在農村無出其右的富裕家庭,一眾親戚朋友送的東西自然就貴重了不少。
今天送嫁的人里面,除了張秀萍的小姨以外,其他人都在列。
倒不是張家小姨不想來送嫁,而是在博白縣的婚嫁習俗中,姑跟姨都不適合送嫁,畢竟姑音同孤,姨諧音遺,所以該避諱的時候就要避諱。
看到女兒遠去的背影,張振發只感眼角有些發酸。
即便是在重男輕女思想橫行的博白,這唯一的閨女出嫁,做父母的心中終歸是不舍的。
雖然張振發沒有像后世很多嫁女的父親那樣躲起來哭,但看到閨女的背影漸漸遠去,淚水在這一刻還是模糊了他的眼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