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允軍點頭道:“當然可以,還是那句話,不管種什么果樹,只要伺候好了能掛果,都是能賣錢的,不管錢多錢少,都比把山嶺留在那里長草強,你們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眾社員自然連連稱是,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接下來,眾社員紛紛把自己的想法表露出來,一方面是想征詢隊長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是想找幾家有類似想法的人一起干。
經過一番商量,各個社員都根據自身的情況做出了選擇,有三個社員表示想和隊長一起種植桂味荔枝,有八個社員打算種植博白縣最有名的石硤龍眼,剩下的社員則選擇了種植柑橙。
見大家都做出了選擇,鄧允軍便說道:“既然大家都決定好了,那做出同一選擇的人,就一起去白平農場預定果苗吧!我希望你們在種植果樹的過程中,遇到什么問題可以互相幫助,一起把果園給搞好。”
眾社員點頭答應下來,然后做出同一選擇的人,便一起離開隊長家,另外找地方商量果苗預定與果苗種植的事。
而鄧允昆和另外兩個社員,則留下來跟隊長商量去靈山縣訂購桂味荔枝果苗的事情。
……
進入農歷四月,鷓鴣啼,斑鳩鳴,知了叫喳喳。
這個時候,農村孩子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抓知了。
抓知了分為兩種,一種是晚上的時候去樹底下找,只要多找幾棵樹,一般都能找到蟬蛹,這些蟬蛹往往會爬到一到兩米高的地方,然后在那里脫殼。
這知了殼可以入藥,中醫稱“蟬衣”、“蟬蛻”,在這個年代是可以撿來賣錢的,雖說這玩意賣不了多少錢,但對于沒有收入的孩子來說,只要撿得勤快了,一個夏天積累下來,也是能換不少零花錢的。
還有一種就是捕蟬,捕正在樹上叫喳喳的蟬,對于孩子們來說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今天是星期天,鄧允華與鄧允恒這兩個小家伙就拿著捕蟬工具四處游蕩著,哪里有蟬叫聲就往哪里走。他們的捕蟬工具非常簡單,就是一條細長的竹桿,在竹桿的頂端則纏上粘人的橡膠。
看到樹上正在叫喳喳的蟬,只需要用頂端的橡膠小心翼翼的靠近,只要橡膠碰到蟬的翅膀,就能牢牢的把它粘住,不管它怎么掙扎都跑不掉了。
其實,蟬這種東西長得又丑,又沒什么好玩的,就是白送給別人,別人都不一定要。
但農村的孩子還是樂此不疲的去抓,他們主要享受的就是這個抓捕的過程,就像釣魚佬不一定喜歡吃魚是一個道理。
抓了半天,兄弟倆都盡興了,才帶著戰利品回家。
不過還沒到家,兩人就把這些戰利品分給村里更小的孩子了。
年紀大一點的不稀罕,但那種只有幾歲大的小屁孩還是挺喜歡的。
回到家,鄧允華還沒把手中的竹桿放好,就聞到了一股濃濃的香味,不由得一邊吸著鼻子一邊問道:“爸,你在做什么好吃的?怎么這么香啊?”
坐在門口燒煙的鄧世榮微微一笑,說道:“在燉龍鳳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