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坡村。
在鄧世榮誠懇的說出了那番話后,劉父連忙接話道:“這個我理解的,只是沒想到你是大石的親舅舅,這孩子能有你這么一個一心為他著想的舅舅,真是他的福氣啊!”
“我是孩子們唯一的舅舅,自然希望他們都過得好。”
說到這里,鄧世榮笑道:“還有一件事要告訴親戚,我的二外甥月初剛買了一輛貨車在跑運輸,明天他會開車送他哥過來接新娘,你看是讓他直接把車開到家里還是開到村口?”
根據這個年代的婚俗,女方出嫁男方是不會來家里接親的,都是送嫁客把新娘送出門,然后走到半路停下來等,男方那邊再派人過來把新娘接回去。
這個年代,雙旺境域基本都是這個接親流程。
但鄧世榮是知道后世婚俗的,后世接親都是新郎帶著接親車隊到女方家接親,如果是離得遠的,比如說跨市甚至跨省的,那就提前一天把新娘接到縣城或者鄉鎮的酒店住著,等結婚當天再派接親車隊過來接新娘。
現在既然有車來接,那鄧世榮索性就問一下,如果女方家同意的話,那就讓外甥直接開車到家里來接,這也算是小小的改革一下婚俗了。
劉父聞言有些遲疑道:“舅舅(隨孩子稱呼是這邊的特色),到家接親好像我們這邊沒有這個先例吧?”
鄧世榮笑道:“親戚,結婚的規矩其實是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比如舊社會的時候,誰家嫁女至少都要哭十二朝,出門的時候更是要唱哭歌來拜別父母兄弟。
可解放后,這種風俗習慣不是也漸漸改變了嗎?
如果是走路過來接的話,那肯定是按照規矩來比較好,但是開車來接的話,我覺得就有必要到家里來接了,這樣阿劉妹也可以風風光光的出嫁,這多好啊!”
坐在旁邊的那些親戚朋友,原本是想湊過來讓鄧世榮幫他們的兒女介紹對象的,在得知鄧世榮不是專門幫人做媒的,而是男方的親舅舅后,一個個都不再提做媒的事。
如今,聽說男方那邊開車過來接新娘,這些親戚朋友都不由得出聲勸了起來。
“舅舅說得有道理,結婚的規矩都是根據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有車來接的話,那就直接開到家里來,這多長臉啊!”
“隔壁村的,別人來接親的時候,就騎了幾輛單車過來,就這樣都直接騎到女方家里來了,現在有汽車上門接親,這種長臉的大好事干嘛不同意啊?”
“我也覺得直接開車到家里來接比較好,要是開到半路接的話,那誰看得到啊?”
“……”
原本劉父聽鄧世榮這么一說,就已經心動了,現在親戚朋友又這么說,他便點頭道:“行,那就直接到家里來接吧!”
這邊發生的事,劉母以及劉愛紅也很快就知道了。
得知鄧世榮這個媒人的真實身份是卜大石的親舅舅,母女倆同樣驚訝不已。
當然,這只是一個小插曲,對于婚姻沒有什么影響,唯一的區別就是鄧世榮的身份更加尊貴了!
……
次日。
劉家早早的就弄好了幾桌酒菜,要是根據以前的規矩,那肯定就開席了,等吃過之后,送嫁客就要送新娘出門了。
但這次大家都聽說了,男方會開汽車到家里來接新娘,那就不好直接開吃了,再怎么著也得等人家男方那邊來了一起吃,要不然就太失禮了。
至于鄧世榮,則騎著單車到村口那里等待外甥的到來。
上午九點四十幾分,舅甥在村口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