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這里,就連一向少話的崔文廣,都忍不住說道:“允衡,你這完全是在誘惑我們啊!”
唐明杰興奮的說道:“那就這么說定了,等放暑假了,咱們就一起去允衡家做客。”
鄭石峰笑著點頭道:“行,那咱們就一起去,正好看看到底是什么人杰地靈的地方,孕育出了允衡這么優秀的人。”
楚振宇、何勇、崔文廣也都紛紛點頭應下。
對于暑假的廣西之旅,幾人心中都充滿了期待。
……
那耶村。
鄧世榮坐在自家木棚下一邊燒煙,一邊想著族中的事。
人都是有責任感的,而且這個責任感是隨著身份的變化而變化。
比如你是家長,就有責任教育好自己的兒女,希望他們能夠出人頭地。你若是老師,責任就是教育好學生,希望他們都能夠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一旦坐上了縣一把手的位置,那就要放眼全縣,為全縣人民謀發展。
鄧世榮現在當上了那耶鄧氏的族頭,受到了全族人的尊敬和愛戴,他自然要點心思帶領全族發展。
之前在族里設立助學金與獎學金,只是為了激勵族人努力讀書,這是為族里培養人才,需要十年二十年以后才會有效果,對于目前的脫貧致富沒有一點幫助。
而今年全族人都種上了西瓜,順利的話倒是能賺上一大筆錢,但這只是短期的收獲,幾年以后各地的水果產量上來了,再想像現在這樣賺錢就不太可能了。
所以,鄧世榮得想個長遠一點的賺錢計劃,真真正正的帶領族人們脫貧致富。
其實不用多想,一個現成的計劃就出現在鄧世榮的腦海里。
之前他在為二外甥謀出路的時候,就想過一個賺錢上限比較高的方案,這個方案就是跑運輸。
而跑運輸分為客運和貨運,當時鄧世榮認為客運競爭太過于激烈,不適合二外甥,所以放棄了這個比較賺錢的方案,最終讓二外甥選擇了相對來說風險沒有那么大的貨運。
現在,鄧世榮覺得這個客運,簡直就是為他們那耶鄧氏量身打造的事業。
客運要是個人經營的話,面臨的競爭確實是太過于激烈了,因為這個年代敢從事這一行的都是比較橫蠻的人,基本都是登高一呼就能喊來一百幾十人的那種牛人,老老實實的那種人根本沒辦法在這一行生存下去。
然而,個人再怎么牛,能牛得過超過三千人的族群?
以一個族群的力量去跑客運,哪個同行敢用強硬的手段去打壓啊?
越想越覺得這個方案切實可行,鄧世榮決定等今年西瓜收獲了,在賣西瓜的時候趁機開個族會,把這事拿出來跟族人們商量一下,看看族人們愿不愿意搞,要是愿意的話就干,不愿意就算了。
想到這里,鄧世榮覺得有必要提前布局了,比如安排一批族人去學開車,這種事情肯定是越早安排越好,因為開車容易學,但想要學會修車,就得費不短的時間了。
當然,也沒必要學到專業級的修車技術,只要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其實就夠了。
至于安排哪些族人去學開車,鄧世榮思忖了片刻,就把目光看向了隔壁的橫門口村。
在整個邦杰大隊,目前要說哪條村最富,這個肯定是有爭議的,沒有哪條村能夠力壓其他村上位,但要說哪條村最窮的話,那就一點爭議都沒有,必然是橫門口村。
橫門口村到底窮到什么地步呢,舉個例子恐怕就略知一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