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得買多幾輛回來,方便二兒子的同學出行。
暑假二兒子帶他的同學回來,天氣也到了一年中最熱的時候,自然得把電風扇給安排上。
在信中,鄧允衡說暑假的時候與他同寢室的幾位同學要來他們家做客,并在信里簡單介紹了幾位同學的情況,最后還說來做客的不一定只有他們幾個,請父親提前做好接待準備。
相比起單車,還是摩托車更加方便。
同一天,鄧世榮收到了二兒子寫回來的信。
至于菜的話,要抽個時間到山口一趟,多搞點海味回來。
之前村里沒有通電,所以這電風扇一直沒有買,等他買了幾個電瓶回來,天氣又不熱了。
如今,他的幾位室友愿意趕幾千里的路來他們家做客,那他這個做父親的肯定得好好接待。
前世,鄧世榮是八十年代末買的摩托車,是一輛嘉陵摩托,價格賣到了近萬。
現在縣城的駕校,是1974年成立的農機學校,這是隸屬于縣農機局的一所成人中等專業學校,其主要任務是為農村培養各種農機技術人才。
如果不是擔心澆水過度,他們還想天天挑水上去澆西瓜呢!
鄧世榮的果園有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幫忙打理,這些事情都不用他操心,要論大規模種西瓜的經驗,整個那耶鄧氏還沒有人能跟他們夫妻相比呢!
吃住安排好之后,接著就是玩了……
……
次日。
因為西瓜是種在山上,久不下雨自然而然的就會缺水,族人們隔三差五的就要從山下挑水上去給西瓜澆水,但沒有一個人嫌這是麻煩事,大家的態度都積極得很。
當時,也算得上是他的人生巔峰了。
鄧世榮便親自帶著二十位族人到縣城學車,他也順便去考個摩托車駕駛證,畢竟現在已經是1983年了,再過個一兩年,他也要買輛摩托車回去開一開了。
“謝謝九祖!”
“謝謝九公!”
這話一出,其他人也都憂心忡忡的看向鄧世榮,在場的二十人都屬于家境貧寒的,要是學車需要的學費太高的話,他們家可不一定拿得出來,恐怕要厚著臉皮找親戚借才行。
鄧世榮自然也知道這個情況,他說道:“你們在場的家庭都是比較困難的,尤其是阿龍阿虎和阿豹,伱們家原本就困難,想要拿出你們三兄弟的學費確實不容易,所以這學費我先幫你們墊付著,等你們學成回來,開始工作賺錢了,再時再還我不遲。”
雖然除了鄧世榮家以外,其他族人今年都是
比如什么時候該施肥了,什么時候該澆水了,什么時候該鋤草了,什么時候該做什么,就算你不懂族里總有懂的人,你只需要跟著一起做就行了。
因此,今年全族種西瓜,說每家都大豐收那是不可能的事情,但多數人家都有不錯的收獲,還有一部分人家實現了大豐收。
就算是產量最差的人家,也都肯定有得賺,就看賺多賺少的問題了。
所以,在即將進入收獲期的時候,全族都是喜氣洋洋的。
……
五月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