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眼前這座“碉堡”一樣的學校,唐明杰驚訝道:“允衡,你就是在這里讀的小學?”
“準確來說,是在這里讀的小學和初中。”
鄧允衡講解道:“1968年的時候,在‘讀初中不出大隊,讀高中不出公社’的口號鼓動下,我們縣普通中學的數量激增,基本上每個大隊都辦起了初中,我們邦杰大隊也不例外,也在這那耶小學這里辦起了那耶初中。
只是,這樣盲目辦學,哪來這么多有能力的老師啊,很多初中老師都是趕鴨子上架,教學質量不可避免的嚴重下降,我能從這里考出去,在我們這里也算是非常難得的了。”
京城畢竟是一國首都,那教育自然不是廣西這種偏僻山區能夠比擬的,聽到鄧允衡這么說,唐明杰滿臉佩服的說道:“允衡你真是太厲害了,在這種教育條件下,你竟然能考上北大,簡直讓人難以置信,要換成我的話,估計連最普通的大學我都考不上。”
楚振宇也跟著贊嘆道:“是啊,我小學、初中以及高中的教育條件,可比允衡你強多了,要是換成我接受這樣的教育,估計我也一樣連普通大學都考不上。”
柳小曼看向鄧允衡的眼神都變了,這位老鄉比她想象的還要優秀啊,能在這種教育條件下脫穎而出,考上全國最好的大學,這樣的人確實是人中龍鳳。
其他同學看向鄧允衡的眼神也充滿了佩服。
他們幾人中也有家庭條件普通的同學,但他們接受到的教育條件,確實比鄧允衡要好得多。
眼前這所學校連像樣的教學樓都沒有,看這建筑應該是抗戰時期修建的防御碉堡,然后改建成學校的,這樣的學校作為小學都談不上合格,更別說還是一所初中了。
真的難以想象,在這種教育條件下,還能有人考上北大的,真是應了那句話:是金子,放在哪里都閃光。
聽到眾同學的夸獎,鄧允衡不好意思的笑道:“其實我能考上北大,主要還是因為我父親的鼓勵,當時我們家的生活條件其實還沒有多好,我父親就直接跟我說,如果我能考上大學,他每個月會額外給我50塊錢的生活費。
就是受了這50塊錢的刺激,我當時是拼了命的學,然后成績進步的速度很快,后來是自己看到了希望,便加倍努力去學,最終如愿的考上了北大。”
鄭石峰一臉驚訝的說道:“所以,你在學校“揮金如土”,是因為叔叔兌現了當年的承諾,每個月給你50塊錢的生活費?”
鄧允衡嘿嘿笑道:“不錯,雖然有學校的補助,但我父親每個月還是會另外給我50塊錢的生活費。”
除了唐明杰以外,其余同學聽了這話,都是一臉的羨慕,他們在學校領的補助不用往家里寄,就已經算是很不錯了,家里哪可能還給他們生活費啊!
當然,在這個年代,一個月二十多塊錢的補助,只要不是大手大腳的錢,其實也足夠用了。
畢竟,很多人工作一個月,拿到的錢也就這個數目而已,人家還要養家糊口,而他們只需要養活自己,難度完全不一樣。
唐明杰忍不住問道:“允衡,我看你家現在的生活條件好得很,你父親到底是做什么的啊?”
這話一出,其他同學也都好奇的看向鄧允衡。
他們來鄧允衡家做客也有一段時間了,每天鄧叔叔都變著樣的給他們做上一大桌好菜,雞鴨魚肉從來沒有缺過,時不時的還來幾道海鮮,按照這種吃法,光是招待他們這幫同學,就需要費不少的錢財。
而且不只是吃,住的房子也是全村最好的,電視機更是全村唯一的一臺,甚至電風扇還給他們一人配了一臺,最讓他們驚訝的還是單車,那幾輛全新的單車,估計就是因為他們過來做客,鄧叔叔才買回來方便他們出行的。
總之,從各種生活細節中可以看出,鄧允衡家的生活條件,那真的是非常好。
就連幾個同學中家境最好的唐明杰,也不敢說他家的財力就一定比鄧允衡家強。
最主要的是,那么長時間以來,他們一直沒見鄧叔叔去哪里做事,所以他們是真的好奇鄧叔叔到底是做什么的。
鄧允衡笑道:“我爸以前是大缸師傅,三年前跟人合伙開了一家缸瓦廠,生意一直還可以。還有就是家里的果園,荔枝跟西瓜一年還是能賣不少錢的。另外,我爸在縣城投資開了一家飯店,現在我大哥大嫂和我姐在上面管理。”
聽到這里,眾同學總算明白了。
王麗梅不由得贊嘆道:“鄧叔叔還真是個大能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