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榮聞言看了過去,發現張國安說得沒錯,這位老太太的年紀確實不小了,也難怪她兒子在部隊擁有遠大的前程,最終還是選擇轉業到地方,父母都已經這個歲數了,如果他不選擇回來陪伴的話,很可能就會出現那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
因此,聊了一陣后,鄧世榮基本就把朱老太太的性格給摸透了,她不是那種難纏的老太太,要是真有緣跟她成了親家,倒也不用擔心自己女兒會受婆婆的氣。
所以,在博白縣境域,用阿表或親戚的稱呼來同陌生人打招呼,可以說是通用的。
鄧世榮說道:“我有七個兒女,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大兒子已經結婚有兩個孩子了,現在穗豐飯店就交給他們夫妻倆管著,因為我老婆走得早,我大女兒這兩年多以來一直幫她哥嫂帶孩子。
朱老太太連忙說道:“夠了夠了,一個姑娘家,能讀到初中畢業已經很少見了,像我們村的阿妹就沒幾個讀到初中的。”
兩人互相打過招呼后,便坐在小板凳上聊了起來。
別看老太太也是快七十的人了,但在鄧世榮面前她還是個“小輩”,畢竟前世鄧世榮活了八十八年,重生也有好幾年了,加起來就是九十幾歲的人,這閱歷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我也吃了!”
所以,我同意先安排他們兩位年輕人見面,要是他們能夠看對眼,可以先把婚事給定下來,但結婚的時間恐怕沒有那么快,這個我得先你說清楚,免得到時你們誤會。”
都說人老成精,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
“能定就好,晚兩年結婚就晚兩年吧!”
“吃了,你吃了沒?”
而且,有文化的人,腦子就是比沒文化的人強,這個是不可否認的。
至于其余的五個孩子,現在都還在讀書。”
再加上她跟老伴歲數都不小了,是真的巴不得小兒子今年就結婚。
尤其是在八九十年代最為盛行,而后世同樣有不少人這樣稱呼,特別是在網絡上,各省的兄弟都會親切的稱呼廣西網友為廣西老表,這個跟阿表的稱呼其實是差不多的。
“親戚,我這里還有最后一個問題。”
“既然阿表你沒意見,那你看看你兒子什么時候有時間,就可以約個地方見見面了。”
鄧世榮主動打招呼道:“親戚你好!”
有些人喜歡開玩笑,別人向他打招呼,喊他阿表的時候,他會回一句“挪表挪去”?
意思就是問這個表親的來源,然后打招呼的人就會“高談闊論”,只要他的親戚當中能夠找出一個嫁給這個姓氏的,那這個表親的關系就成立了。
鄧世榮道:“我這大女兒從小就聽話懂事,再加上她媽媽走得早,這么多年來家里的事情一直都是她在操持,不管是耕田種地還是各種家務活針線活,就沒有她不會的。
好不容易找到一個條件好的阿妹,結果要過多兩年才能結婚,這讓心急的她多多少少都有些失望。
“好的,我知道了!”
……
兩天后的早上。
鄧允珍的房間里。
張秀萍一邊幫自家的小姑子梳妝打扮,一邊叮囑道:“阿珍,這次相親你可得認真對待了,畢竟條件這么好的對象,可不是那么容易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