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山村。
今天是卜中石的對象來看家門的日子,一大清早親戚朋友就幫著忙碌起來。
現在家里不差錢,看家門自然是要殺一頭大肥豬的,還有雞鴨也殺了十多只,再加上各種配菜,那席面真的比很多人家辦結婚酒還要豐盛幾倍。
鄧世蘭和卜二柱這老兩口臉上的笑容就沒有斷過。
今年家里原甘蔗大豐收,讓他們賺到了之前半輩子都賺不到的錢,如今二兒子不僅事業搞得風生水起,還談了一個條件這么好的對象,這好事一樁接著一樁的到來,自然是讓他們高興不已。
上午九點左右,鄧世榮便開著摩托車來了。
把摩托車停在三姐家門口,瞬間就引起了包山村的村民以及一眾親戚朋友的注意。
接下來發生的一幕不用再重復,作為全雙旺
尤其是知道這玩意要7000多一輛,眾人除了羨慕驚嘆以外,根本就沒人想過要去買,就像后世一塊手表賣幾十萬,別說一般的農村人買不起,就算買得起,誰舍得花那么多錢買這不實用的玩意?
在眾人圍觀摩托車的時候,鄧世蘭問起了小冬兒在幼兒園的情況。
鄧世榮笑道:“剛去幼兒園的時候哭了幾天,后來就沒哭了,現在每天去幼兒園都高高興興的。”
鄧世蘭道:“那就好,這城里人就是講究,孩子那么小就送去學校,哪像咱們鄉下,都是七八歲甚至過了十歲才去上學。”
鄧世榮道:“現在幼兒園只有城里才有,不過隨著咱們國家的發展,慢慢的鄉鎮也會有幼兒園的,到時村里的孩子也會跟城里的孩子一樣兩三歲就去幼兒園了。”
鄧世蘭驚訝道:“那應該不可能吧,就算鄉鎮有了幼兒園,誰那么有空天天送孩子去幼兒園啊?”
鄧世榮道:“這得看以后國家的發展,要是發展得好的話,說不定幼兒園也有屬于自己的班車,到時每天早上幼兒園就派班車一條村一條村的接孩子,等放學了又一條村一條村的把孩子送回來。”
鄧世蘭聽得目瞪口呆,覺得自家老弟實在是太能想象了:“這怎么可能啊,你要說城里有這種事情我倒是相信,但鄉鎮這種地方哪可能會有這樣的幼兒園啊?”
鄧世榮笑道:“三姐,以后的事情誰說得準呢,在幾年前,伱敢相信你一年能賺八九萬塊錢?”
這話一出,鄧世蘭瞬間啞口無言。
在沒種甘蔗之前,她是做夢都沒想到一年能賺八九萬塊錢,這收入已經超出了她的想象了。
既然這種不可能發生的事情也發生了,那未來出現老弟所說的那種情況,似乎也不是不可能。
“要是真有這么一天的話,那咱們國家恐怕就不比美國差了!”
“能不能比美國強不好說,但我剛剛說的那種情況,再過二十年應該就能實現了!”
“希望我們能看到這一天吧!”
“會看到的,一定會看到的!”
……
十一點半左右,鄧允泰夫婦帶著梁雨晴一行人來到了包山村。
原本,根據雙旺境域的相親規矩,不管是打相識、看家門還是擺結婚酒,女方的父母一般都不會到場的,都是由伯母、阿嬸或者兄嫂之類的陪同。
這是大家約定成俗的事。
但話又說回來,哪怕是同一個縣,每個鄉鎮的規矩也不一樣,梁雨晴所在的地方顯然就沒有這種講究。
因此,這次梁雨晴的父母也跟著來了,還有她的舅媽和大姑家的表姐,一共五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