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子現在也有一歲三個月了,話是會說了,但咬字卻不清楚,雖然被姐姐糾正,但出口還是掰照而不是拍照。
這姐弟倆的對話,讓大家都笑出聲來。
團圓飯,就在笑聲中開吃了!
……
晚上八點,又是上千人聚集到鄧世榮家觀看春晚。
14英寸的彩電并不大,那么多人聚集過來,其實站在后面的人根本就看不清楚屏幕,只能看個模糊畫面和聽個聲音而已,但大家還是看得興趣勃勃的。
反正唱歌以及相聲這種節目,又不用看畫面,只聽聲音也可以。
再說了,現在娛樂活動少,過年的時候待在家,除了烤火以外,就沒有其他的了,現在聚到族頭家,就算不看電視,那么多人聚在一起聊聊天吹吹牛也挺好的。
春晚的精彩就不用多說了。
一直看到將近凌晨零點,大部分族人才回家去放煙花炮竹,而小部分的族人仍然留下來繼續看電視。
隨著零點的鐘聲響起,全國各地的煙花炮竹同時燃放,宣告著新的一年到來。
看著沖天而起的煙花,鄧世榮心中微微有些感慨,這已經是他重生回來的第五個年頭了,不僅自家有了巨大的變化,甚至整個那耶鄧氏都被他帶飛了。
就不提以后的發展,單單是現在的財力,放眼整個博白115個姓氏,都沒有哪一族能跟他們那耶鄧氏比的。
雖說接下來集資到縣城建小區,估摸著要把族人們的口袋掏空,但那都只是暫時的,隨著客運公司源源不斷的進錢,再加上荔枝、西瓜以及雜七雜八的收入,只需要再過個一兩年,全族人的現金就會變得充裕起來。
到時,那耶鄧氏就是真真正正的富得流油了!
等族人的腰包都鼓起來了,那修祠堂、修學校、修橋、修路、修河堤等等,這些項目就可以一一上馬了。
不過,飯要一口一口吃,現在當務之急是把縣城的小區建好。
族里有三千多號人,能干活的青壯接近兩千人,建小區自然不怕沒有人手,不過在買地皮的時候得順便租一批房子,要不然派個幾百人上縣城去做工,結果連個住的地方都沒有,那就太操蛋了。
等村里的煙花炮竹燃放得差不多的時候,春晚也開始接近尾聲了。
當《難忘今宵》這首經典歌曲唱響,1986年的春晚便在歌聲中正式結束了。
……
大年初二。
又到了小媳婦回娘家走親戚的日子了。
鄧世榮看著大兒子一家四口、鄧昌元一家四口、鄧昌東一家四口帶著禮品騎著單車一起結伴朝坡心村趕去,給大兒子買輛車的心思就變得更加強烈了。
去年那耶鄧氏的小媳婦回娘家,聊天的時候都是圍繞著騰龍客運公司這個話題。
而今年那耶鄧氏的小媳婦回娘家,聊天的時候都是圍繞著全族人集資到縣城建樓房的話題。
毫無疑問,所有那耶鄧氏的小媳婦,都享受到了娘家人的羨慕,畢竟5000塊錢就能在縣城擁有一套160平方的樓房,這種大好事誰不羨慕啊?
而且消息傳開了之后,不光是娘家人羨慕,娘家所在的村子都跟著羨慕。
于是,各村都有類似這樣的對話上演:
“九妹,我家十三妹今年已經滿18歲了,你幫忙介紹個那耶鄧氏的后生。”
“七嬸,我們那耶鄧氏的后生多得很,給十三妹介紹一個當然沒問題,就是不知道十三妹要找個什么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