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榮笑著說道:“不是我國哪位建筑大師,只是我們縣建筑設計室的設計師設計的。”
“這怎么可能?”
三位古建筑設計師幾乎異口同聲的說道。
也難怪他們是這個反應,縣里的建筑設計師水平怎么樣,他們心里還是有數的,常規的房屋設計自然難不倒縣里的設計師,但眼前這個被鄧老板稱為小區的整體設計,即便是換他們來也不見得能設計出來。
當然了,現在他們在看過之后,想要設計出類似的小區,自然難不倒他們,但在沒見到這個設計之前,他們真不一定能設計出這么時尚新穎的小區。
鄧世榮理解他們的反應,要沒有他的講解,縣里的建筑設計師確實設計不出這樣的小區:“這小區確實是我們縣的建筑設計師設計出來的,準確來說建這小區是我自己的想法,但我不懂設計,我只是把我的想法和要求一一向設計師提出來,然后設計師負責把設計效果呈現出來,才有了現在這個小區。”
三位古建筑設計師和他們的助手聞言都覺得不可思議,他們都是搞設計的,自然知道設計靈感很重要,聽鄧老板的意思應該是他給了縣建筑設計師靈感,然后才設計出了這樣一個小區。
雖然有些離譜,但事實就擺在眼前,他們都不得不信。
接下來測量房子的事就不用多說了,因為七層的布局都是一樣的,只需要測量其中一層就可以了。
測量數據,自然不用三位古建筑設計師出手,都是助手們負責測量,他們之所以親自跑一趟,主要是想實地看一看。
光看測量數據和照片來搞設計,對于那種簡單的基礎裝修來說自然沒什么,以他們的經驗隨隨便便就能把設計搞出來,但對于這種要求把各種朝代的建筑風格融入到裝修里面去,那只看測量數據和照片是不行的,必須要實地觀察才行。
所以,三位古建筑設計師在助手測量完數據并一一拍好照片后,他們也沒有急著離開,而是待在房子里走來走去,心中不斷的琢磨著應該怎么設計。
這一待,就是整整一個星期的時間。
等三位古建筑設計師心中都有了腹稿,知道這房子該怎么設計了,才帶領助手返回南寧。
在離開之前,張姓設計師對鄧世榮說道:“鄧老板,我們心里都已經有腹稿了,我們大概需要半個月的時間來設計,到時你就能看到房子的完整設計圖和效果圖了。”
鄧世榮笑道:“行,那就請三位多多費心了,半個月后我再到南寧去跟你們面談。”
“鄧老板客氣了,這是我們應該做的,那我們就先走了!”
“嗯,幾位慢走。”
……
農歷九月廿八,星期日。
今天對于那耶鄧氏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因為那耶鄧氏第二個家“那耶鄧氏小區”終于建成了!
此時,一千多號族人就站在小區中心的那個休閑廣場上,看著他們親手建起來的樓房,心中真的是美滋滋的。
在樓房沒建起來之前,眾多族人對于這個小區是沒什么概念的,以為就跟鄉下蓋樓一樣,頂多就是樓層高一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