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幢觀沖村。
6幢秧地坡村。
7幢龍頸村。
8幢到章村。
9幢那耶村。
10幢閘肚村。
11幢梅田村。
12幢社角村。
其余的小村被打散分配到這十二條大村中。
以村為單位把十二幢樓劃分好后,接下來各村又再次組織抽簽,把房子分配落實到每一戶。
那耶村這里,自然也在抽簽。
主持抽簽的是鄧世榮,他自己獨占了第9幢樓的第一單元,而剩下的兩個單元56套房根本就不夠那耶村其他人分。
畢竟那耶村受鄧世榮的影響最早,論總體的經濟實力,在那耶鄧氏各村中是排第一的,除了少數人家以外,村里大部分人家都選擇要兩套房,而鄧允強、鄧昌平家要了三套,鄧允貴家更是要了四套,這56套房子自然是不夠分。
所以,鄧世榮便把其中一部分人家合并到和那耶村相連的秧地坡村。
在開始抽簽之前,鄧世榮看向鄧允貴和鄧允強等人,問道:“允貴,允強,昌平,你們要的房子比較多,你們是想讓房子都在同一層,還是直接由抽簽來決定?”
鄧允強道:“我都可以。”
鄧允貴要了四套房子,剛好可以占據其中一層,他說道:“九叔,如果可以的話,我的四套房子希望能在同一層。”
鄧世榮道:“一般來說,小區的房子,1、2、3層是最好的,因為出入走樓梯沒有這么辛苦,4、5、6、7樓相對來說就沒有這么好,尤其是頂樓,走樓梯麻煩不說,到了夏天的時候,天氣還非常熱,就像蒸籠一樣。
不過,頂樓的好處也不是沒有,那里視野寬闊,可以看到整個縣城的風景,而且房子設計的時候已經預留了電梯井,以后肯定會裝上電梯,那樣就不用這么辛苦的爬樓梯了。
但話又說回來,裝電梯那不知道是多少年后的事,目前要是選了頂樓,是沒有低層住起來那么方便舒服的。
所以,你要是想四套房子都湊在一層的話,就只能選擇頂樓了,這個我估計大家都是沒有意見的。”
鄧允貴聞言苦笑著搖了搖頭:“那算了,還是抽簽決定吧,我這一把年紀了,到時住這里天天爬七樓,那不得累死啊!”
鄧世榮看向鄧昌平道:“昌平,你是要頂樓,還是抽簽決定?”
鄧昌平笑道:“九公,那我就要頂樓吧!”
他們夫妻正當壯年,根本就不怕爬樓梯,把三套房子湊到一起要比分散開來方便很多。
說起這三套房子,也是多虧了九公幫忙,因為他們家的經濟實力在村里并不顯眼,拿下兩套房他們夫妻倆就要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了,可他們又有三個兒子,少一套房子到時都不知道該怎么分才好。
最終,是九公主動幫忙,借錢給他們夫妻要了三套房,讓他們掙到錢了再慢慢還不遲。
對此,鄧昌平夫婦真的是受寵若驚,不明白九公對他們夫婦為什么這么好。
之前在村里剛分田到戶的時候,就直接把田地全部讓給他們夫婦來耕種,后來客運公司成立,又是在九公的幫助下,在客運公司投了足足6股,再到集資建房,九公再次幫助他們。
雖說村里很多人都得過九公的幫助,但都沒有九公對他們夫婦的幫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