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功德碑與功德墻留名的機會,這輩子就只有這么一次,以后就是身家百萬了,都沒有這個機會了。
“切,說這種話,族頭不是說了嗎,這祠堂至少得建個兩三年呢,你可以先報名捐款,等手頭寬松了再給錢唄!”
總共16888元的捐款,這確實是一筆非常大的數目,說句不夸張的,就是擱在后世,這個數目的捐款也足以排在前列了,而在這個年代更加不用說,都能建成一座不錯的祠堂了。
這一刻,各地的宗親隱隱有些明白,為什么那耶鄧氏的族頭敢提出要修建預算118萬的祠堂了。
接下來,鄧世安、鄧允貴等祠堂理事會成員也都一一發表講話,還有各地的宗親代表也同樣發表了一番講話。
所以,他必須得抓住這個機會,一定要在功德碑與功德墻上留名,供后輩子孫瞻仰。
在走完這些流程后,就輪到最激動人心的環節——捐款。
“我也想像允貴叔這樣捐,可惜現在手頭有點緊,實在是沒辦法。”
不少宗親都感覺到了壓力。
“唉,我也想啊,可集資到縣城建小區的時候,我為了給一個兒子一套房,直接拼了三套,欠了一屁股債,現在房子分下來了也沒錢裝修,起碼要再過一兩年才能緩過來,哪里敢認捐這么多錢啊!”
“我,馬村鄧允飛,個人捐款1888元,家庭功德碑捐款10000元。”
“……”
在那耶鄧氏族人議論紛紛的時候,各地過來的宗親也都為鄧允貴的大手筆感到震驚。
“……”
“我,到章鄧昌明,個人捐款888元,家庭功德碑捐款5000元。”
對此,經營著磚廠的鄧昌發和鄧昌寶就比較有發言權。
這個捐款數目,他是仔細衡量過的,個人捐款有6888元,應該可以排在個人功德碑前面了,而家庭功德碑的10000元捐款則剛好夠得上最高檔次的碑石,排位也不差到哪里去。
“各位族人、宗親,就由我來給大家拋磚引玉吧!”
“這個家庭功德墻還是要上的,只是上個基礎級的就行了!”
對于鄧允貴來說,這同樣不是一個小數目,他跟九公合伙開的缸瓦廠,一年下來的總利潤都沒有這么多,要是光靠缸瓦廠的收入,起碼要兩年半左右才能拿得出這筆錢。
“允貴叔厲害啊,出手就是16888元,頂那耶鄧氏小區三套房子都不止了。”
認捐個13888元,也就一年多的收入,卻能換來至少上百年的榮耀,這種事情他當然不能錯過了。
鄧允強的家庭條件,自然沒辦法跟鄧允貴比,不過他們家的收入也不少,荔枝跟西瓜一年穩定好幾千進賬,再加上客運公司的股份,一年上萬收入還是有的。
結果,對方一出手,就是16888元的捐款,真的讓他們刮目相看。
緊接著,那耶鄧氏其他族人也紛紛出手。
“我,合浦公館宗親鄧允國,個人捐款2888元,家庭功德碑捐款10000元。”
“我,北流利草宗親鄧昌行,個人捐款1888元,家庭功德碑捐款688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