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弟倆接過香噴噴的蝦公籺,已經沒有心思說話了,湊到嘴里就咬了起來。
這蝦公籺的火候,可以根據各人的口感來定。
喜歡吃口感軟糯一些的,那炸熟了就可以撈出來了。
如果喜歡吃外酥里嫩的,那就炸久一點再撈出來。
如果喜歡吃香脆的,那就炸到整個蝦公籺變色,這種是最香的,咬起來嘎嘎脆,味道極佳,唯一不好的就是上火指數爆表。
現在小冬兒和冬子吃的,就是外酥里嫩的,這種小吃也不愧是大人小孩都通殺的小吃,姐弟倆這一吃就完全停不下來了,嘴里不斷的嚷嚷著說好吃,太好吃了!
鄧允華跟鄧允恒也忍不住了,見大嫂已經把鹽撒上了,一人也拿起一只吃了起來。
很快,一只又一只炸好的蝦公籺起鍋,各種火候的都有,鄧允泰、張秀萍、鄧允珍等人也都圍了過來,還端來了酒和涼茶,大家一邊吃著蝦公籺一邊賞月,大人時不時的喝上一口酒,沒成年的就喝涼茶,一家人可謂是其樂融融。
鄧允泰現在的商業嗅覺也不是幾年前能比的了,吃著這又香又脆的蝦公籺,說道:“我覺得誰要是到縣城去擺個小攤賣這蝦公籺和涼茶,應該都能賺得到錢。”
鄧世榮笑道:“不是應該能賺到,而是肯定能賺到,這東西的成本不高,一鍋油能用好久,涼茶的成本就更低了,到縣城東圩擺個小攤,大錢可能賺不到,但一個月賺個幾百塊錢還是輕輕松松的,甚至破千都有可能。”
鄧允泰雖然意識到這門小生意應該能賺到錢,但也沒想到會這么賺錢。
一個月幾百塊或者破千,對于現在的他們來說都不算什么,畢竟他們夫妻倆經營的永佳超市,一個月隨隨便便都有幾萬塊錢的利潤。但想想在幾年前,鄧允泰一天到晚在缸瓦廠做工,辛辛苦苦一個月下來,也就兩百多塊錢的工資。
就這,已經是很多人都為之羨慕的工作了,比村里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收入都高。
如今幾年時間過去,盡管賺到錢的人比幾年前要多得多,但一個月幾百塊錢的利潤,仍然是無數家庭夢寐以求的收入。
就不說現在了,哪怕再過十幾年,這個收入對于農村人來說仍然有著莫大的吸引力。
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紀初期,深圳那邊有些工廠一個月也就四五百塊錢的工資,而且一天工作都是十二個小時以上,就這都能吸引到農村不少的打工仔,更別說是現在了。
張秀萍心中微微一動,問道:“爸爸,你說這生意,在我們龍潭圩做的話,一個月能賺多少錢?”
鄧世榮說道:“如果在龍潭圩做的話,那就沒必要天天做,專門做圩日的生意,以你們龍潭圩的龐大客流量,一個圩日下來賺個幾十塊錢應該是不難的。”
他這可不是隨便說的,龍潭圩作為博白排名前三的大圩,客流量是僅次于縣城與沙河圩的,每一個圩日的趕集人數高達27000人以上,哪怕只抓住百分之一的客人,這生意都能大賺特賺了。
張秀萍心中盤算了一下,龍潭一個月有六個圩日,一個圩日能賺幾十,那一個月也有小幾百的收入,而且這工作又不辛苦,可以說是非常好的一門生意了。
到時可以跟母親說一聲,她要是有興趣的話,可以讓她圩日的時候去龍潭圩擺個小攤,撿點零花錢。
反正,現在她大哥二哥的孩子都不小了,不用母親再怎么帶。
在張秀萍思忖著這個事時,鄧允珍也暗暗記在心里,她有穗豐飯店在,自然不用搞這種小生意,不過她很快就要嫁人了,到了夫家之后,用這種小生意去籠絡丈夫的那些親人,也是可以的。
因為一個蝦公籺并不大,哪怕是冬子這個小家伙,都能一口氣吃掉五個,順利完成了他一開始提出來的要求。
而小冬兒更是吃了六個,才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