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那晚餐咱們就吃這個。”
說著,趙菁又把話題引到她這個下屬身上,說道:“我這下屬還挺厲害的,雖然是農村出身,但他考上了北大,而他的弟弟去年也以廣西理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兄弟倆上的都是國內最頂尖的大學,這種例子還真是不多見。”
何敏君驚訝道:“兄弟倆一個北大一個清華?那還真是太厲害了!”
她本身也是重點大學畢業,自然明白考上重點大學有多難,而排在最前面的北大清華,那難度就更加爆表了,反正她讀書也算是努力了,可高考分數距離清華北大這個層次還是有著不小的差距。
更別說,人家的弟弟還是以廣西理科第一名的成績上的清華,這含金量她是非常清楚的。
趙菁點頭道:“是啊,這兄弟倆確實是有讀書天賦,而且不出意外的話,他今年應該就能提副處了,說起來他也就比你大一歲而已,還是農村出身,能這么快就混出頭,是真的非常優秀。”
何敏君聞言贊同道:“嫂子你說得沒錯,像這樣的才是真正的優秀,可比我媽讓我見的那些家伙優秀多了。”
趙菁道:“可惜魚與熊掌不可兼得,他自身確實夠優秀了,但沒有家世背景的幫助,光靠他個人奮斗的話,在處級乃至廳這個級別或許都能順利升上去,但想要再往上升就難了。”
何敏君道:“能到廳這個級別已經很不錯了,就拿我這些天見到的那些家伙來說吧,他們就算有家里的幫助,估計到廳這一級也到頭了,想突破這個級別,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極為困難的事情。”
趙菁笑道:“確實是這樣,打鐵還需自身硬,自身才能不足的話,光靠家里硬推是很難跨過那道檻的。”
何敏君感慨道:“這就是我看不上他們的原因,一個個本事沒多少,牛皮卻一個吹得比一個響,好像省級對于他們來說也是手拿把掐似的,完全不知道天高地厚。”
趙菁驚訝道:“敏君,沒這么夸張吧?人家好歹也是大專生,會這么膚淺?”
何敏君道:“膚不膚淺我不知道,反正他們給我留下的印象就是這樣的。”
趙菁想了想,說道:“也有可能是他們在你面前有點自卑,畢竟大家的家世背景都差不多,但你是重點大學畢業的高材生,他們只是大專生而已,在學歷上被你壓了一頭,他們當然想通過其他方式來體現他們的優秀。”
何敏君道:“或許吧,反正不管他們是什么心思,學歷比我差的想跟我在一起,那是談都不用談。”
“婚姻是一輩子的事,如果沒得選也就算了,有得選的話,找到讓自己滿意的對象是最好的。”
“反正我又不急著出嫁,慢慢找唄!”
在博白,素有捐資辦學的優良傳統。
清雍正年間17231735年,舉人李龍騆捐田29.2畝作學田,興辦義學。
環玉書院是知縣南宮秀帶頭捐獻俸銀、國學生朱景博捐獻地基興建起來的。嘉慶八年1803年,知縣顏樾在眾鄉紳支持下,將書院移建于城北。
民國時期,縣內許多學校也是靠民眾捐資興辦的。
40年代,縣立鳳山初級中學籌建,附近民眾踴躍捐田作學校基金,捐田租達816石。
50至70年代,因為一些特殊原因,集資建校,群眾辦學工作曾一度被忽視。
直到進入80年代,縣內集資那樣的工作才重新得到重視,從去年的下半年開始,社會的各界人士便開始踴躍捐款,為家鄉的中小學建設添磚加瓦。
不得不說博白人在這方面還是非常團結的,就算是那些在省外已經工作數十年,很少再回到家鄉的博白人,在聽說家鄉要集資建校后,一個個都是慷慨解囊,為家鄉的教育事業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