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縣。
某飯店。
鄧允衡與邱家兄弟一邊閑聊,一邊等待飯店上菜。
主要是鄧允衡和邱永年聊,邱大哥是典型的“窩里強”,在家的時候說什么都頭頭是道的,什么大道理都懂,但等真正面對領導的時候,又有些拘謹了,話都說不利索。
其實現實中像邱大哥這樣的人比比皆是,在村里跟村民們聊天打屁的時候,有些人可以做到妙語如珠,那口才不去說相聲都屈才了,但來到正式的場合講話就拉胯了。
聊了一會,知道邱家兄弟是沿海鄉鎮的人,鄧允衡便問道:“邱同學,你們村的漁民多嗎?”
邱永年回答道:“多啊,都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我們村基本家家戶戶都是漁民,以捕魚為生的起碼占了九成。”
鄧允衡又問道:“這出海捕魚,是不是挺危險的?”
邱永年點頭道:“出海捕魚確實危險,流動性的海域和變化莫測的海域狀況,惡劣氣候的影響,風浪的襲擊,都讓漁民的生產作業隨時都有危險。
還有漁船的碰撞,側翻、火災都時有發生,而且在捕撈作業中的人為風險也是不能忽視的,一個操作不當就有可能導致慘案發生,我們村還有附近的幾條村,基本上每年都有人喪生大海。”
“這漁民也不容易啊!”
鄧允衡感慨了一句,然后問道:“既然出海捕魚這么危險,那你們村的漁民有沒有想過搞養殖啊?”
邱永年道:“我聽說隔壁村有人試過,但沒搞成功,還虧了本,后來就沒人搞了。”
鄧允衡道:“搞養殖應該是非常有前景的,尤其是對蝦養殖技術現在已經成熟了,人家青島那邊的對蝦養殖規模已經超過了10萬畝,收入是極為可觀的。”
邱永年聽得心中一動,問道:“二哥,縣里是不是想扶持咱們漁民搞對蝦養殖啊?”
鄧允衡笑道:“不是縣里想扶持,而是我個人比較看好對蝦養殖,我想先調查一下情況,要是合適的話,我就在縣里推動這個產業發展,給予一些政策支持,看看能不能把我們縣的對蝦養殖給搞起來。”
邱永年興奮道:“二哥,要是能爭取到資金以及技術支持,那這對蝦養殖應該是能搞起來的,反正我在村里有點影響力,號召大家一起搞對蝦養殖,我相信會有不少人家會聽我的。”
這話可不是說說而已,這個年代的大學生含金量本來就高,更何況這是清華大學的,那就更加不用說了。
而大學生懂得多是這個年代的共識,要是邱永年說搞對蝦養殖能行,且他自己家也要搞的話,那說服村里一些漁民加入,想來是沒多大難度的。
“技術支持那是肯定的,沒有相關專家的指導,我也不可能讓大家盲目搞養殖。”
鄧允衡道:“至于資金,現在銀行信貸收緊了,想要貸款的難度比以前高了很多,不過我要是推動這個產業發展,那肯定會努力爭取銀行信貸的支持,問題應該不大。”
邱永年道:“那等我回去了,就跟我父母還有村里其他漁民說說這個事。”
鄧允衡笑道:“也行,那你回去跟你們村的漁民都好好聊聊這事,看看他們都是什么反應,愿不愿意搞這個對蝦養殖,如果愿意的話,除了資金與技術支持,還有什么需要縣里幫忙的?”
邱永年點頭道:“好的,我回去跟大家商量好,然后再把結果告訴二哥你。”
就在此時,飯店開始上菜了。
主菜自然是邱家兄弟帶來的鯃魚和冬蟹帶魚易死,現已改成冬蟹。
都是清蒸,這是最能吃到原汁原味的做法。
鯃魚前面已經介紹過,能被福建人排為第一,也受到廣東人的推崇,這味道自然不需要多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