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
某家屬院。
房間里,顧采薇正在拆開從福建那邊寄過來的信件,從信封里面抽出寫滿了字的三頁信紙。
信紙上的字寫得蒼勁有力,顯示出寄信人擁有不俗的書法功底。
這個年代跟后世不一樣,后世由于各種電子產品橫行,大家用筆寫字的機會是越來越少,所以字普遍寫得都不好看,哪怕是大學生也不例外。
但這個年代的大學生,說人人都能寫一手好字或許夸張了點,不過大部分大學生的字寫得都不賴卻是不爭的事實。
給顧采薇寫信的不是別人,正是在福建工作的鄧允衡。
而且,這已經不是顧采薇收到的第一封信了,在年前她就收到了鄧允衡寄來的信,然后她給他回了信。
現在這封信,是鄧允衡寄過來的第二封信了。
欣賞了一下對方的書法后,顧采薇便開始看信的內容。
逐行逐句的慢慢看,三頁信紙的內容,顧采薇看了足足十多分鐘才看完。
把信看完后,顧采薇便第一時間拿出信紙給對方寫回信。
絞盡腦汁,用了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才寫完了回信,結果一看居然寫了四頁紙,顧采薇眼中不由得露出了一絲羞澀,人家才給她寫了三頁紙,她回信回了四頁紙,這似乎有些不夠矜持啊!
不過,很快,顧采薇就開始自我安慰,她寫多一張紙,主要是為了不浪費。
畢竟寫三頁紙和四頁紙,用的都是一個信封一張郵票,那肯定是寫四頁紙更劃算。
自我安慰了一番后,顧采薇就把寫好的信裝進信封,再在信封上寫好自己的姓名地址以及收信人的姓名、地址和郵編,然后用漿糊把封口封好,最后貼上一張郵票,搞定。
做好這一切后,看看時間也差不多了,便到廚房準備做飯。
跟母親學做飯學了將近一個月,顧采薇的做飯水平不說有多高,但起碼一些制作簡單的飯菜,已經難不倒她了,尤其是青菜豆腐和清蒸武昌魚,她已經能做出不錯的味道了。
反正,父親就很愛吃她做的菜,每次她下廚做菜,父親都會多吃半碗飯,給予了顧采薇極大的下廚動力。
四十分鐘后。
顧父跟顧母一起回來。
進屋后,顧父抽了抽鼻子,那張嚴肅的臉上露出了笑容,說道:“薇薇,你做了什么好吃的,怎么這么香啊?”
顧母聞言不由得朝丈夫翻了個白眼,這味道一聞就知道閨女做了家常豆腐,也虧得他問得出口。
顧采薇從廚房端了盤豆腐出來,打招呼道:“爸,媽,你們回來得正是時候,可以開飯了!”
顧父哈哈笑道:“今天正好想吃豆腐,沒想到薇薇你就做了豆腐,真是太好了。”
顧采薇眉開眼笑道:“爸,你別嫌棄我做得不好吃就好。”
顧父去洗了手,回來坐下道:“那不會,我覺得我家薇薇做的豆腐是最好吃的。”
很快,一家三口就盛飯吃了起來。
菜有三道,一道家常豆腐,一道清炒青菜,一道蒸雞蛋,都是最平常的菜,但顧父卻吃得津津有味,又比平時多吃了半碗飯,用實際行動來支持閨女下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