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過程沒有生產月餅,卻都能賺上一筆,具體流程如下圖:
鄧世榮自然不打算搞這些歪門邪道,他們月餅廠的高檔月餅,走的是品牌包裝味道的路線,掙自己應得的那份錢,至于那些為腐敗提供便利的月餅,他們是不會做的。
農歷八月初五,星期一。
博白縣迎來了幾位特殊客人,這幾位特殊客人來自于貴州水城縣,分別是縣長、縣人大主任、縣政協領導等,他們是來博白縣參觀考察的。
經過兩縣領導的協商,本著“優勢互補、增進友誼、促進合作、互利互惠、共同發展、長期合作”的原則,于農歷八月初八簽訂了博白縣與水城縣結為友好縣的協議書。
今后,博白、水城兩地將在開展聯誼互訪、加強經貿協作、深化全面合作三方面,組織雙方在干部、企業、人才、技術、旅游等領域開展交流與合作,提高合作層次,保持聯絡溝通。
簽訂了締結為友好縣的協議書后,次日水城縣的領導便開始打道回府。
然后,博白縣這邊給這幾位領導都送上了一些土特產。
這土特產除了桂圓肉以外,還一人送了兩盒高檔的鄧家月月餅。
作為剛創建的鄧家月,就能被領導當成土特產送給其他縣領導,也算是對這鄧家月月餅的一種肯定了。
很快,距離八月十五就只剩下兩天了。
鄧世榮便回到村里,動員族人們到縣城的那耶鄧氏小區去過節,一來可以觀看一下中秋晚會,二來可以為食品公司新推出來的月餅打打廣告,三來大家辛苦了那么長時間,也是時候休息放松一下了。
于是,大部分族人都興沖沖的到縣城那耶小區過節,只有一些老人孩子和婦女留下來。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家里的豬狗雞鴨總要有人喂,牛也要有人放,都到縣城去肯定是不現實的。
對此,鄧世榮也不以為意,他只需要把大部分族人調離就行,留下的小部分族人,不影響他的銀杏種植計劃。
在大部分族人到縣城后的第一天晚上,鄧世榮便利用晚上的時間悄然種了3棵銀杏樹。
這條三千多米的村道,其中有將近兩千米是屬于鄉鎮道路,在這將近兩千米的鄉鎮道路中,有一段路距離各村的聚居地是有一些距離的,這3棵銀杏樹,就種植在這段路。
第二天就算有族人或者路過此地的人看到,也不會懷疑什么。
畢竟,就3棵樹,有什么好懷疑的?
經過這段時間的思考,鄧世榮已經想到了比較穩妥的種植銀杏樹的辦法了。
現在他先悄悄的種植幾棵,等過多兩天,他會找個機會,把十幾棵銀杏樹弄到路邊,等族人們回來了,就可以讓他們親手把樹種下去,只需要找個借口說人家趕時間,半夜把貨拉來卸了就走,這樣就可以蒙混過去了。
反正,鄧世榮也和家人以及族人們提前打過招呼了,說這幾天他要留在老家接收風景樹。
到時,族人們回來看到已經種好的和擺在路邊的銀杏樹,就不會感到奇怪了。
于是,接下來他每晚移植3棵樹,在中秋節那天晚上直接放出了15棵銀杏樹。
不是他不想放出更多,而是他覺得應該低調一點,多花點時間不要緊,不要引起任何人的懷疑才是最重要的。
ps:感謝各位阿表的打賞和月票。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