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了,這個可以分為一期二期三期工程,倒也不用一次性投入這么多錢。
但是,建設鄧氏集團,那也是一筆非常大的投入。
雖說這個集團總部,只是臨時用一用,頂多過個十多年,等鄧氏集團真正發展壯大了,就要更換新的總部,但這總部的建設也不能太馬虎。
畢竟要用十多年呢,該有的氣勢還是要有的。
于是,資金不足的鄧氏集團,就只能向銀行貸款了。
對此,銀行是求之不得,因為像鄧氏集團這么優質的企業,無論是現在還是后世,都是銀行最好的合作對象,把錢貸給這樣的企業,就兩個字——放心!
……
留在老家的鄧世榮,也沒有閑著,他整天騎著摩托車四處逛,今天去白平村,明天去漢和村,后天去那青村。
總之,就是到處逛,每到一條村,都會購買該村的雞鴨鵝以及雞蛋鴨蛋鵝蛋之類的,甚至連各種新鮮的青菜他也買。
這些雞鴨鵝,全都要那種養了一年以上的,甚至養的時間越長他越喜歡。
還有大魚、黃鱔、田螺、黃牛、山羊、田雞、各種新鮮水果甚至大米,他也要買。
在接下來的整整一個多月的時間,鄧世榮不僅僅在雙旺各條村跑,還到龍潭、沙陂、松旺等鄰近的鄉鎮跑,無一例外都是收購這些東西。
鄧世榮這么做,自然不是為了做生意,而是為了以后的食品安全著想。
到了后世,最讓國人心痛又無奈的,就是食品安全的問題,在市面上真的沒幾樣食品是真正安全的,要么是農藥殘留,要么是蘊含各種激素,要么是有致癌物。
總之,能讓人放心吃的食品,是真的沒幾樣。
大人吃了或許影響還沒有那么大,但小孩子吃了這些有問題的食品,然后各種問題就來了。
對于這些,鄧世榮肯定是管不了的,他能做的就是趁現在鄉下食品都是無公害的時候,囤積夠他們家一輩子吃的,到時別人他管不著,但自己家人還是能夠吃上放心食品的。
就在鄧世榮在老家的鄉鎮來回奔波收購食品的時候,遠在福建福清縣的鄧允衡,迎來了他這輩子最大的一次機遇。
上面下達了文件,福清撤縣,設市,即日起成為了縣級(市),直接歸省城管轄。
這一次的變化,其他人的行政級別倒是沒變,但作為福清縣太爺的鄧允衡,則借助這一次的天大機遇,跨越了處級這個原本還要再奮斗兩三年的級別,直接入常了。
一躍成為了全國最年輕的副廳。
這樣的變化,別說其他人沒有想到,就連鄧允衡自己,也是萬萬沒有想到。
無數人羨慕得眼睛都紅了,別人拼死拼活都上不了一個臺階,結果鄧允衡什么都沒做,就直接躺贏了,登上了不知道多少人奮斗一生都上不了的臺階。
如此巨大的機遇,誰看了能不眼紅啊?
不過這種事情,不管怎么羨慕怎么嫉妒都沒用。
人家趕上了這趟快車,那是人家的本事+運氣,不管從事哪個行業,運氣都是相當重要的。
……
ps:感謝各位親戚的打賞和月票。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