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軍道:“還得看明天有多少同學來參加,如果來參加畢業聚會的同學少的話,那就稱不上是同學聚會了,最起碼也要有過半的同學來參加,才能稱之為同學聚會。”
李華新道:“這就得看34班的師兄師姐們有多大的凝聚力了。”
李紅軍道:“這十年之約是鄧允衡提議的,希望明天來參加同學聚會的人數不會讓他失望。”
……
次日。
松山高中早早的就打出了一面橫幅,橫幅上方寫著這樣一行大字:
十年彈指一揮間,再聚首你我芳華依舊。
在這行大字的底下,則寫著一行小字:松山高中34班畢業十周年同學聚會。
這橫幅自然是李紅軍安排人弄的,這次34班的十周年同學聚會,身為班主任的他是最積極的一個,畢竟這是他教學生涯永遠不可逾越的巔峰,這一屆畢業生也是他吹噓的資本,這同學聚會他自然要積極參與。
到了上午九點,原本就居住在鎮上的兩位同學,便結伴趕到了學校。
“班主任。”
看到李紅軍后,兩位同學紛紛打招呼問好。
都在鎮上生活,師生間見面的次數比較多,互相打過招呼后,便坐下來一邊閑聊一邊等待其他同學的到來。
到了九點半之后,便陸續的有其他同學趕來,這些同學基本都是生活在松旺鎮轄下各村的,距離學校都不算遠,這樣的同學數量雖然不多,但也有十幾個人。
其中,就有從深圳回來的朱成龍以及從廣州回來的劉麗梅。
盡管提前趕來的這些同學,基本都是松旺鎮的人,但大家又不是住同一條村,再加上畢業后各奔東西,出去打工的打工,在家干活的干活,平時是很難見上一面的。
甚至,除了少數同學之間見過,大部分同學在畢業后都是第一次見。
十年時間,哪怕是一座城市都有著非常大的變化,更何況是一個人了。
這十幾個同學的樣貌,基本都產生了很大的變化,有個別同學更像是換了個人似的,要不是他自報姓名的話,恐怕大家在路上見到了都不敢認。
一眾同學十年未見,再聚首自然有說不完的話,其中必不可少的話題,就是互相詢問近況。
“朱成龍,看你養得白白凈凈的,最近在哪里發財啊?”
“劉麗梅,我聽說你嫁到廣州了?”
“卜德尚,十年不見,你變化怎么這么大啊,差點都認不出你來了。”
“……”
……
ps:臥槽,155萬字了,追訂竟然再次刷新記錄了,你們真的是太牛逼了,感謝各位阿表的厚愛,作者一定好好寫,不辜負各位阿表的鼎力支持。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