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對于我國來說,確實是一個至關重要的一年。
隨著老大哥轟然倒塌,再到鄧公南巡講話結束,國內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是打工浪潮來襲,這一年前往改革橋頭堡廣東打工的人真的不要太多。其次是下海潮來襲,體制里的精英紛紛響應國家的號召,要么辭職要么停薪留職下海創業。
在這個改革春風吹滿地的年代,港澳臺以及國外的企業也都瞄準了大陸這個超級有潛力的市場。
其中,鄧世榮一直讓人密切關注的方便面對手統一集團,便在這個時候進入了大陸市場。
前世的康師傅跟統一都是臺灣企業,兩家企業在大陸戰了整整三十多年,誰都打不死誰。
這一世,因為鄧世榮率先出手,抄了康師傅的路,讓原本康師傅的創始人,沒有了創建康師傅的契機,這一世原康師傅的創始人會走上哪條路,已經不得而知了。
然而,康師傅是變了,但它的對手統一并沒有變,該來的還是要來。
盡管這個時候,康師傅已經是國內方便面的絕對霸主,市場占有率超過了95%,在國內是真的找不到一個對手。
可鄧世榮仍然不敢小覷了統一,雖然統一是剛剛進入大陸市場的企業,但人家在臺灣方便面界那也是霸主級的大佬,而不是名不見經傳的那種小人物。
面對這樣的對手,哪怕鄧世榮有著前世的記憶,也不敢保證一定能夠打倒對方。
當然了,話又說回來,康師傅方便面現在的優勢,還是非常大的。
率先是市場占有率,那是絕對的霸主,然后是銷售渠道,這個是鄧世榮極為看重的,這幾年來一直孜孜不倦的派人開拓銷售渠道,成果還是非常顯著的。
說句不夸張的,現在鄧氏集團想要推出一款產品,保證一個星期內就可以在全國各地買到它,這銷售渠道那是非常牛逼的。
再加上有前世的記憶在,這一世的統一對上康師傅,那絕對是要被打得頭破血流,這一點自信鄧世榮還是有的。
不過自信歸自信,統一方便面的實力前世已經驗證過了,確實是再怎么重視都不為過,所以知道統一進駐大陸市場后,鄧世榮便來到南寧鄧氏集團總部,開了一場高層會議。
人到齊后,鄧世榮沒有廢話,直接把手中的那包方便面擺到桌上,說道:“各位,我們康師傅方便面的對手,來了!”
在場的集團高層,基本都知道了消息。
集團副總經理林忠軍說道:“董事長,根據最新的消息,統一集團推出的這款鮮蝦面,在市場上的銷量非常慘淡,對我們康師傅方便面的銷量并沒有造成任何影響。”
營銷經理李廣輝露出了自信的笑容,說道:“雖然那統一集團在臺灣確實實力強大,但國內是我們康師傅方便面的地盤,它想在國內挑戰我們的權威,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鄧昌沛道:“我們康師傅方便面的幾款產品,在國內早就已經深入人心了,提起方便面就會想到我們康師傅,現在統一推出的方便面競爭不過我們,那是很正常的事情。”
其他人也都紛紛發言,都對自家產品充滿了信心。
也難怪他們自信,這國內生產方便面的廠家多得是,各種品牌沒有一百種都有幾十種,但除了之前的華豐方便面以外,其他方便面都是不堪一擊,被他們康師傅方便面打得找不到北。
華豐方便面的掌舵人原本也挺牛逼的,哪怕面對康師傅方便面的壓迫,仍然能占據不少的市場份額,可惜它被外資收購,掌舵人坐了冷板凳后,這方便面品牌就半廢了。
前世的華豐是今年才被外資收購的,不過這一世由于鄧世榮的影響,產生了蝴蝶效應,外資提前兩年收購了華豐,也正是外資的這個舉動,才讓康師傅方便面更加快速的壯大,占據95%以上的市場份額。
如今統一方便面雖然牛逼,但在場的高層對自家方便面還是迷之自信,尤其是在統一第一款產品失敗之后,眾高層不說完全不把對方放在眼里,至少不會像之前那樣重視萬分了。
等眾高層都發言了,總經理鄧昌玉才說道:“大家不要輕敵,統一集團推出的這款鮮蝦面確實是失敗了,但這只是他們犯下的一個小錯誤,以為風靡臺灣的口味,也一樣能受到祖國大陸的喜歡。
等他們意識到兩地口味的差異后,他們就會調整策略,到時再根據祖國大陸的口味推出相應的產品,就不會再像這款鮮蝦面這樣能夠輕易對付了。”